十二星座十二生肖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源 > 正文

教育资源

大学之道礼记思维导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思维导图]

15140资讯2022-10-12教育资源35

《学记》第四章(二):大学之道(上)

萧子善

曲成苑私塾副校长;四川现代艺术学校思维导图应用中心副主任;明伦书院国学讲师;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员。名开新,字子善,以字行。志学之年志于教,至今未渝。待及成人,求学四川大学,问道明伦书院,支教僻壤山林。喜经典,尤好《周易》;乐读书,亦求甚解;爱武术,唯钟太极。同师友切磋琢磨,于闲暇读书演武,发愤不至忘食,喜乐未及忘忧,道之所在,志之所在也。

我们来看大学之道,这才是重点。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大学每年都会招收新生入学,入学之后,每隔一年会对他们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非常清晰。

我最开始读的时候也没搞明白:为什么一年、三年、五年、七年、九年会考查这些内容。这些内容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呢?有怎样的次第呢?这个顺序能不能稍微调换一下呢?随着我们进一步熟读,加深对大学之道的了解之后,我们会发现它的顺序是不能换的,每个阶段所考查的内容,其实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需要有前面的基础,才能达到后面进一步的提升。

那么它背后到底是怎样的逻辑和原理呢?我们不妨把这段话列成一个表格,可能会看得更明了。                         

从时间上看是一年、三年、五年、七年、九年;从内容上,我们发现每一次考核,大概都有两个重点考查的内容: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那么,这些内容之间到底是什么联系呢?我们先逐个了解它本身是什么含义,再来进行总结,去体会大学之道背后深层的大义。

【一年视离经辨志】

首先看第一年的考查内容:离经、辨志。离经就是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功,我们要能够根据经典的含义进行句读。古代的书籍没有逗号、句号这样的标点符号,我们需要学习根据经文内容给它断句。

孙希旦对这一章的评价是:“离经者,穷理之始。”我们要探求经典背后的大义,学会离经是第一步,所以第一年考查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学问的基本功:能否根据经理使章句断绝、进行句读。

辨志,辨就是分辨,去判断、考查学生的志向。他是否立志?所立之志是志于义还是志于利?志于道还是志于别的?

所以我们看第一年考查的内容,从学习学问的角度来看,需要具备基本功。而从修身的角度来看,需要立志,因为志向是力行之端,是我们进行实践,追求事业的开始。

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果志向不确立,那天下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做成的,我们要成事,要成就我们的学业、道业,第一步需要立志。所以,古代大学也把志向放在考查的最初阶段,放在非常重要的阶段。

《论语·述而篇》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个志向是非常明晰的,要以道作为志向。如果我们结合《学记》前几章来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透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到,其实在大学,考查志向的确立应该是有倾向的,要志于道,志于学,志于学是基础,而道是根本的追求目标。

我们确立方向之后,才能找到从此处到彼处的路径,才能切切实实地去学习、修身,然后逐步向目标靠近。所以我们在学习最初,第一要打好学问的基础,第二要确立志向,这是“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

“三年视敬业乐群”,不是每年都考查,中间还要间隔一年,所以这期间有充足的时间让在大学就学的士去探索学习。

第三年考查的内容是敬业乐群,我们先分开来看,敬业是什么?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能够专注地、专精地在学业上用功。这跟第一年的基础有什么关联?我们要使学问更精深,首先要建立基础,有了基础之后需要专心致志地去用功,需要专注于学业。而在这个阶段需要聚焦,需要在某方面深入学习,建构更深厚的基础。

乐群是什么?先贤解读“群居朋友善者,乐而愿之”,“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与朋友相处时能够与其中的善者和乐相处,并且互相取益,互相学习,以辅其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那乐群和敬业有没有关系呢?一定有的。假如一个人不能乐群,他能够敬业吗?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假如一个人不能与朋友和善相处,与人的交往处处都有矛盾冲突的话,他能够专心于学业吗?我想是很难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也看到,假如一个同学的人际关系不好,他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话,通常他的学业状态也不佳,因为他整个人的生命状态不和谐。他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内在其实是他内心状态的不和谐,当一个人内心状态不和谐,他能够专心于学业吗?不会的。

所以乐群与敬业是相辅相成的,包括前面“一年视离经辨志”,这个志向的确立,与建立学问的基础,也是相辅相成的。当志向确立之后,学习的状态不一样了,学习的方向也明了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年考核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

《论语·子路篇》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算是对我们如何做到乐群的一个启示。我们的思想、观点、见识可以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互相尊重、理解、包容,我们依然可以和睦地相处来往。

【五年视博习亲师】

进入大学学习五年后考察什么呢?“五年视博习亲师” 。

博习就是广博地学习,朱子解释为“积累精专,次第该遍也”,就是专注于某一方面的积累后,再逐步遍及更多学问的内容。博习的基础是前面的敬业,有了精专的积累,才能够进行更广博的学习,广博才有根基。

博习之后是亲师,怎样亲师呢?是讨好老师吗?是整天都跟老师混在一块儿吗?是时不时给老师送礼吗?不是,我们需要了解亲师的真正内涵。亲师是“道同德合,爱敬兼尽”,我们亲的是老师的道与德,我们对老师的亲要既爱又敬,有礼有节。

那么,博习和亲师有没有关系呢?我们想广博地学习,想要拓展我们学问的范围、增长见识,需不需要亲师?当然需要。老师之所以为老师,是因为老师的德行修养更高,学识更广,至少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我们想进一步地博习,就需要亲师。博习需要亲师,亲师可以帮助我们博习。

关于博学,《中庸》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要广博地学习,审慎地提问,然后慎重地思考,明白地分辨,最后去笃行。

所以我们学习的次第是,先具备了离经的基本功之后,再一门深入,然后逐步拓宽学习的广度。在广博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提出问题,去思考、去辨别,将其有益之处或切身之处落实在我们的实践当中,那么我们的学业就会不断地增进。

【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那么,有了博习亲师这个基础之后,再进一步积淀,就是“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这一阶段所考查的是论学、取友,而且这是学习的小成阶段。学业在积淀七年之后,已经有非常明显的成效,但是离大成还有距离。

那么小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我们先来看论学,“学问向成,知言而能论学之是非”,能够辨明学问的是非,可以与师友切磋学问了。那么,能够到这个阶段,说明学问已经小有成就,对道已经有比较深的领悟。在这个阶段,学习的能力,见识和学问的积淀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但是还没有完全通透。

那么取友是什么?跟前面的乐群看起来好像都是在讲要跟朋友、同学好好相处,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先贤对取友的解释是:“取友者,知人而能识人之贤否。”是指我们对人有一定的识见,具备知人之明,能够知道一个人的善恶贤愚,长短高下,我们对人的认知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我们对比前面的乐群,乐群是我们与人相处的基本功,它是从广度上来讲的,比较浅,能够与大部分人和乐相处,但是不一定能深交于道,互相论学。而取友不一样,我们对友的选择有要求、有标准,不是谁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友。朋和友的含义不一样,同学曰朋,同志曰友。乐群是能够跟同学友好相处,而取友则是与志同道合者相交。曾子讲:“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我们所选择的友是道友,是来辅助我们仁德的提升,辅助我们学问的进步,而不是整天在一起嘻嘻哈哈玩乐的。

那么,我们怎么取友?怎样去辨明这个人是益友还是损友?我们可以从《论语》当中找到智慧。在《论语·季氏篇》中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提到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友的三种特点以及相反的损友的特点。

那什么是益友?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如果这个人特别直率,真诚讲信用,或博闻多识,则是益友。如果友直率,我们就能闻其过而迁其善;如果友谅,可以帮助我们增进诚信;如果朋友多闻,可以让我们对各种事物的见识更明了。所以假如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益友,我们的德行、学问、见识都能够得到提升,大家在一起是互相促进着成长的,而不是互相拉扯着堕落的。

与之相反的损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便辟是习于威仪而不直,就是装模作样不直率。善柔是工于媚悦而不谅,能够讨好、谄媚、取悦你,但他可能当着你的面非常友好,背地里却不知在打什么鬼主意,甚至笑里藏刀。便佞是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只知道嘴巴上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我们成天跟这样的损友混在一起。我们助长的不是德行也不是学问,而是虚伪、浮华。所以,我们对于朋友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友不在多,而在于德行才识,一定要有意识地结交益友。“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我们再把论学和取友横向地放在一块儿来看,我们要切磋讲论学问,没有朋友能行吗?我们跟谁论学?假如我们的朋友没有学问,我们跟他有得论吗?有得切磋的内容吗?也不会有。所以论学取友仍然是一体的。我们论学,需要与有识之士来讲论;而我们交友,也是为了大家能够彼此论学,互相助益,增进彼此道业的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友,而不是酒肉朋友,狐朋狗友,而是真正的道友、益友。

【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我们再来看什么是大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到第九年的时候,考察是否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知类通达指的是“知义理事类,通达无疑。”能够闻一以知十,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对于学问,不仅是有基础,也不仅仅是对某方面有专精的造诣,具备广博的学识,而是博大精深,融汇贯通,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这叫知类通达。也就是孙希旦所讲的:“物格知至,而精粗无不贯,知之成也。”我们对万物的规律原理都已经明了、通达,对它的表里精粗无不贯通,这是知之成,这是我们学问真正的成就。

而强立而不反,“专强独立,不有疑滞,不违师教之道。”我们对于事情有自己非常清晰的判断,明是非、知善恶、通情理,没有任何疑问与阻碍的地方,而且不违师教之道,这是孔颖达的解释。

还有学者对此的解释是:“知止有定,而物不能移也。”“知止有定”是《大学》里面的话,知道止于何处,而心有定向。止于何处呢?止于至善。我们坚定地追求至善之境的道心,不会被外物所动摇,不被欲望所改变。

孙希旦认为:“意诚心正,而物欲不能夺,行之成也。”知类通达是知之成,是学问的成就,而强立不反是意诚心正,不被外物、人的欲望情绪所干扰,这是我们修行的成就,是我们实践的功夫已经大成。

其实先前讲的这些内容内在是一致的。怎样做到强立而不反?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立于什么而不反?立于道。达到大成阶段,必定是道心坚固,不会被任何的外物、欲望、情绪、事件所干扰、动摇、转移,向道之心坚不可摧!即便是还没有证道,但是对于道的追求,没有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可以改变!如果已经证道,那么弘道之心也不会因任何事情而改变,这是强立而不反。

还有位先贤讲强立而不反指的是“可与立”,达到了可与立的阶段,“学至于立,则自能不息以至于圣人,而教者可以无恨矣。”学者如果达到了可与立的阶段,那他能够自己自强不息地去修行学习,直到成为圣人,抵达至善之境。如果做到这样,那么教者可以没有遗憾了。

“可与立”出自《论语·子罕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段话讲到了四种状态,共学、适道、立、权。可以与之一起共同学习,但是不一定能够跟他一起修道;可以与他一起修道,在通向道的这条路上一起前行,但是不一定可以与之共同立于道;能够共同立于道,但是不一定能够与之通权达变。

我们可以看到共学、适道、立、权,也是进学修身的四个阶段,四个层次。共学是比较早的一个阶段,是学道;而适道是已经向道而行,开始实践道;立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能够立于道;权是道的大用,在立于道的基础之上,能够根据事物的变化通权达变。达到可与立,已经是立于道,已经很高了,这是大成。

——本文节选自子善老师讲《学记》

[img]

《学记》第五章(一):开学典礼

萧子善

曲成苑私塾副校长;四川现代艺术学校思维导图应用中心副主任;明伦书院国学讲师;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员。

名开新,字子善,以字行。志学之年志于教,至今未渝。待及成人,求学四川大学,问道明伦书院,支教僻壤山林。喜经典,尤好《周易》;乐读书,亦求甚解;爱武术,唯钟太极。同师友切磋琢磨,于闲暇读书演武,发愤不至忘食,喜乐未及忘忧,道之所在,志之所在也。

接下来我们学习《学记》第五章:教之大伦。

原文:“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è),孙(xùn)其业也;夏(jiǎ)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è)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意为: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体会入学是入仕治世的开始,君臣上下要相和厚;让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恭逊地对待学业;展示戒尺,让学生收敛冒犯的习气;(学生春季入学,天子)没有举行夏祭前(教官)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多观察而不要轻易叮咛解说,使学生悱悱愤愤,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老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的理论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学官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进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前面几章奠定根基,建构系统:第一章明确化民由学的教育意义和目标,第二章讲述教学为先的施政方针,第三章阐述教学相长的根本关系和学习方法,第四章简要介绍周朝的学制以及大学的进学次第,可以称之为教学大纲。

在建立这样一个根基和系统之后,开始讲入学的事儿了。这一章讲大学的开学典礼以及在教育当中需要遵循的大原则,一共七条,前四条为开学典礼的内容,而后三条是需要遵循的大原则。

我们先看大学的开学典礼是如何安排的。

“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首先“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西周时期,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祭祀的场所,学习的内容以礼乐为核心,所以祭祀也是学校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之一。

在刚开学的时候,天子或主管大学的学官,要穿着隆重的礼服,准备好祭菜,祭祀先圣先师,这是在告诉大家要尊师重道。先圣先师是道的载体,道我们或许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体会圣贤他们是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治学,如何治国理政的。所以,第一步要祭祀先圣先师。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紧接着“《宵雅》肄三,官其始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的三篇,分别是《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由此可见,那时候大学的开学典礼非常庄重,也非常丰富。

这三篇到底讲述了什么内容?只有了解了这三首诗的主旨,才能体会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在讲什么。周朝是礼乐文明的时代,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既是政治的规范,也是生活的方式。

我们读《论语》时可以感受到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无比向往,一心想要复兴礼乐。为何孔子会如此?为何他会一次次梦见周公?当我们学习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这三篇之后,也许会有一些体会。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在当时的宴饮中鼎足而立,会在同一场合先后唱颂这三首诗。

1《鹿鸣》

《鹿鸣》一共有三章。第一章:“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鹿在悠悠地叫,吃着野地里的苹草,我有高贵的宾客,弹瑟吹笙簧来欢迎他,而且还准备了币帛满筐,人们对我非常好,为我指示着大道。

这章以鹿鸣起兴,讲述了对嘉宾盛情的欢迎,宴乐嘉宾并不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而是“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嘉宾是要为我指示大道的。我们可以看到,君臣是以道相交的。

第二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讲述了宴饮的政道含义,嘉宾的德行非常好,能够成为百姓的榜样。他为人不轻薄,能够让大家都效仿他,这是我所招待的嘉宾。

紧接着第三章;“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讲宴饮可以宴乐嘉宾之心,可以达到君臣和睦喜乐的效果。

在《礼记•仲尼燕居篇》中讲:“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举行这样的宴饮之礼,是为了“仁宾客”,是为了尊敬、友善地对待宾客。这儿的宾客指的是使臣,他也许是本国大臣,也可能是诸侯使节,但不管是谁,君主都以礼相待。

所以整个《鹿鸣》是款待嘉宾的宴会乐歌。孔子对《鹿鸣》的评价是:“《鹿鸣》以乐始而会,以道交,见善而效,终乎不厌人。”《鹿鸣》以音乐开始,大家聚在一起,鼓瑟吹笙、吹笙鼓簧,以道相交,以德相交,互相效法、学习美德,所以终乎不厌,大家不会因为这样的宴乐而感到厌倦。

2《四牧》

再看小雅的第二篇《四牡》,共五章。

《四牡》第一章:“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四匹马不停地跑,大路遥远漫长又迂回,我难道不想家吗?可是君王交给我的事情,还没有完成,我的心里很伤悲。讲王事繁重而使臣无暇归家。“伤悲”是整个《四牡》的诗眼。

第二章:“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王事勤劳,我没有时间家居安处。“啴啴”是马在喘息,马已经很疲惫了,它表达的是出使使臣的辛苦。

第三章:“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第三章表达了思父之情。鵻鸟在翩翩飞舞,一会飞上、一会飞下、一会又停在树梢上,但是周王交给我的事情还没有完成,所以我没有时间去奉养我的父亲。

第四章:“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紧接着表达了想念母亲的情感,因为执行王事,所以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去奉养母亲。

最后一章:“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第五章叙述了作诗之义,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想奉养却又没办法的矛盾。

《四牡》跟《鹿鸣》这样热情款待宾客的格调不同,有了情绪的婉转起伏,开始变得有点低沉。而这一首同样是在君主宴饮使臣的宴会上所歌唱的,所歌唱的是使臣因为要完成天子给他的使命,无法回家去奉养父母的哀伤。

在宴会上怎么会唱起这样一首伤悲的诗呢?这恰恰就是礼乐文明的一种真精神。这首诗表达了对使臣辛劳的体恤,对使臣念家之情的充分理解。所以,在典礼上歌唱《四牡》,不是为了引发这种冲突,反而是去消除缓解它,这就是礼乐的精神,它可以抚平社会共同体与个体的矛盾,达到社会整体的精神和谐。

人往往因为要尽忠,可能难以兼顾孝。但实际上,当我们投身于国家天下的大事时,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实现大孝,但并不会因为在执行王事,对家庭的感怀、挂念就会消失掉,它仍然在,这就是人性。所以我们要对人性、这种对家的感怀思念,对父母的奉养之情,要充分理解、同情、体恤,这是《四牡》这首诗的精神。

3《皇皇者华》

第三首《皇皇者华》,共五章。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皇皇”就是灿烂光华的样子。“于彼原隰”指的是原野,花灿烂地开遍了原野。在这个原野上,有” 駪駪征夫”,带着王命,在原野上驾着车去出使,来不及顾及自己个人的情怀。

《皇皇者华》以“皇皇者华,于彼原隰”起兴,灿烂的花朵开遍了原野,不像《四牡》对家的想念和伤悲,而是有一种对于自己能去执行王事、能够为天下尽自己的一份力的豪情。

第二章“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他驾着有六条缰绳的马车,在这个原野上驰骋,去广泛征求意见。

第三章“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类似上一章,他的使命也是为了去集思广益。

第四章“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讲述自己的使命是为了稽考、商量礼义。“咨诹、咨谋、咨度”从广义上来讲,都是去征询、采纳意见,在方向和内容的细节上会有一些差别。

最后一章:“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讲自己的使命是为了广泛地征询意见。

《皇皇者华》也是在款待使者的宴会上的乐歌,但是它重在表现使臣的一种豪情,表现他为国家广泛征询意见而出使的这样一种非常有干劲的状态。

所以我们看了这三首诗之后,我们再来体会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这句话,这三首诗与这个官有什么关系?《鹿鸣》是对使臣嘉宾的热情款待,以道相交,互相效仿、学习对方善德的地方,能够探讨大道。《四牡》是对使臣为国家操劳的一种充分的理解和体恤。而《皇皇者华》呈现了使臣出使去广泛征求意见的一种豪情。这三首诗,它们表达的是君臣宴乐,相互理解、尊重的一种君臣关系。而且君对臣是以嘉宾待之。

孙希旦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此三篇皆君之所以宴乐其臣,而臣之所以服事于君者,故以入官之道示之于入学之始,所以扩充其志意,使知学之当为用于国家也。”这三篇是在同样的场合一起用的,都是君主用来宴乐群臣的,而且里面也讲述了臣怎样去尽忠,为国家效力。所以让刚进入大学的学习者明白要为之后为官,为天下百姓服务做好准备。

要真正成为那样的嘉宾,需要德音孔昭、能示我周行,他要有很高的德行,能成为百姓效仿的对象,他对于国家尽心尽力,有胸怀天下的格局。所以,这三首诗放在大学的开学典礼,意味深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也要学礼乐,是核心的学习内容。而小雅这三篇,是在宴乐的典礼上经常会用到的,这也算是礼乐的学习,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背后精神的学习。在学习之初就能够清晰自己学习的方向、成长的方向,明了自己未来要肩负着家国天下的责任,所以不能再游手好闲,而应该用心于学业。

因此,这样一个独特的开学典礼是非常有意义的。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开学典礼的第三个环节:“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在鼓声之下打开箱子,拿出学习用品。我们想象在那样一种铿锵有力的鼓声之下,新入学的同学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具,那是非常庄严的一个场面,可以让大家把心收回来,安于学业当中,而不外驰于他物。所以“入学鼓箧,孙其业也”,能够使大家谦逊、专注地对待自己的学业。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开学典礼第四个环节,“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两种树木可以制成戒尺,用来惩罚违反礼仪的人。在开学典礼时,要展示这个戒尺,让学者收摄威仪,让他们把这种不可一世的状态、不庄重、不懂得尊敬的行为收敛起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唯有我们慎重、恭敬地对待学业,才能学得坚固、深入,才不至于懒惰怠慢。

开学典礼的这四项内容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皮弁祭菜”,祭祀先圣先师,可以让大家明白要尊师重道;而吟诵小雅的三篇,可以让他们清楚学习是入世的开始,是未来肩负家国天下重任的开始,需要用心于学业,知道方向在哪里;“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在鼓声的伴随之下,开箱取出学习的典籍和用品,能让大家有恭逊的状态,知道该收心于学习,好好当一个学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能让大家把冒犯的心思收敛起来,这样学习就不会怠慢。

有人可能会想这些是不是过时了,从形式上我们可能无法还原那样一个开学典礼,我们重点去看它背后的精神。开学所做的这一切,其实是在为后来多年的学习奠定基础。《学记》后面讲“禁于未发之谓豫”,这个开学典礼其实也是一个“豫”的环节,在最初的阶段,把规矩先定好,目标先明确,先了解需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好我们需要具备的状态,之后可以省出很多的时间,少犯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这是这个独特的开学典礼的重要意义。

注:《小雅》部分的讲解主要参照李山《诗经析读》(中华书局出版)388~398页。

——本文节选自子善老师讲《学记》

论语学而篇 思维导图求快

论语·学而》-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1.3

大学之道礼记思维导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思维导图、大学之道礼记思维导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微信号:ymsc_2016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