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十二生肖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源 > 正文

教育资源

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诚意大学]

15140资讯2023-04-14教育资源104

诚意(大学)全文的译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族隐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脊闭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使自己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的意念樱穗裂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这就是说自己不亏心。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掩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其实人们看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他,正像看透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

大学原文翻译及注释

《大学》原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纳尘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第二种含义同样也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亲民:《管子·形势洞指禅解》:“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王阳明曾与弟子徐爱辨亲民和新民,认为“宜从旧本作‘亲民’”,列在《传习录》首章,“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亲民”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齐家”,齐家即亲民也。“亲民”二字与上面“明明德”结合,即弘扬光明的品德要学习和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大人的学问即从生活中而来。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处事合宜。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致其知: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格物:认识、研究事物。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一概,一律。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逗孝。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文言文《诚意》的断句及启示

1. 文言文《诚意》的字词解释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他。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所说的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厌恶坏事好像厌恶难闻的气尘凳吵味,喜爱好事就像爱好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自我觉悟)。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小人平派侍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曾子说:“很多眼睛注视着你,很多手指指着你,监视严厉啊!”财富能使房屋生色,道德能使自身生色,心地宽广才能身体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

2. 1:《诚意》古文的全翻译 2:解释文章中所有(其)的用法 3:找出文

一、题解

本段文字对于君子必须“慎其独”、“诚其意”,这些道德观念进行阐释。

二、分析课文

◆原文:所谓粗迹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解析:

诚其意:“诚”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诚实”;“意”,意念、念头;使意念真诚。

毋:不要。

恶(wù)恶(è)臭 (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où)味的含义宽泛。

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ǎo)色,美女。

谦(qiè):通“慊”,满足。自慊:自我满足,不是为了别人才要求诚意。

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闲居:即独处。

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

揜:同“掩”,遮掩,掩盖。

著:显示。

如……然:像……的样子。

何益:有什么好处。

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润屋:使屋子光彩,“润”用如动词,即“使……润”。

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安泰舒坦。

三、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3. 文言文《诚意》的翻译是

译文

所说的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厌恶坏事好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事就像爱好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自我觉悟)。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小人平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曾子说:“很多眼睛注视着你,很多手指指着你,监视严厉啊!”财富能使房屋生色,道德能使自身生色,心地宽广才能身体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

4. 文言文 的翻译

原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译文】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注解】1、“人之视己”,这里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每个人。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能看得很深,“如见其肺肝然”。2、这里讲的是慎独与真诚。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5. 诚意 文言文翻译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1]。

小人闲居[2]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3],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4]。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6],故君子必诚其意。

[7]】[1]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毋者,禁止之辞。

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恶,好,上字皆去声。

谦,读为慊,苦劫反;快也,足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也。

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2] 闲,音闲。

闲居,独处也。[3]厌,郑氏读为黡。

厌然,消沮闭藏之貌。[4]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

然欲掩其恶而卒不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5]引此以明上文之意。

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6]胖,步丹反,安舒也。

[7]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1][1]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

然或已明而不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己有,而无以为进德之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释义】诚其意者,首在认自本心,识自本性。

知心是妙智慧体,明体而达用,真信达真诚。认识不透,无真知。

觉悟不透,不能入门。因其信不坚、意不诚,要诚其意是自欺也。

贪欲感其心,爱欲劳其神。欲爱之心放不下,达诚意是自欺也。

知人生如幻,厌社会家庭,想世外另有桃源,厌社会人生如臭是自欺也。急求大学之道,爱大学之理,穷之不舍,惜如命。

爱不释手而放弃一切,意为之好好,是求之太过急也。大学者,内圣外王之模范。

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顾圣不顾凡,早晚也得完。

顾凡不顾圣,早晚也没命。大学成就自然诚诚,非意识之厌烦与好好。

实践真理者是真诚意。即慎思、理明、达实是真行者。

盲目急于求成过之,精进勿懈怠。大学是培育人之典范的指南针。

当何行、大智慧者自明。诚意完全是从心意下功夫、开发天赋妙智慧之行驰。

理明透彻心自明者一达,非一朝一夕之速成。诚意的基础功是:纯诚无二念。

千思万虑,彼伏此起,一念接一念,思万物、生万象、虑万事、应万变,精神集中,此即是一念纯诚的诚意功夫。一个心一个念都千差万别,繁琐复杂的豆腐账,账目才能清晰,了然万念空。

这就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独立思考功夫。即是:“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即安而后能虑。不明定静安虑本质者可能出现不正常的心态意识,把虑当成是自心不安静、当成是胡思乱想。

虑是一念,虑千差万别不同的事,并没有二念从生。意生乱念是二念生,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

虑之一念纯是正常思维活动。生二妄念,即想停止思维活动达到空寂无念是虑之患。

患者臭也。不理他,让念来去自由,即无好无臭的自然之道。

还自然本来之一心一念,唯一无二是慎独。此即诚意也。

这就是黄帝的“独立守神”,老子的“抱元守一”,孔子的“执中贯一”,释迦的“万法归一,一性圆明”来源于诚则灵,灵则明的诚意功夫。心明妙智慧开,正大光明之心现前,这就是意诚而后心正。

心如草木顽石、什么都不想是诚意之大忌,是正心之大患。文王穷理尽性达天命,大舜执中精一万法通,达摩全凭心意下功夫。

不思不得,所以虑而后明明德。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义】社会人生,成家立业,功名利禄,光宗耀祖、人前显贵、蒸蒸日上之心人皆有,这是正确的。但应素其位而行,士农工商各尽其职、不越乎其外。

而且上进之心不甘人后是正确的,绝对能步入光明大道。否则,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人见利不见害,鱼见食不见钩。人见利忘义,奸巧险恶。

老子说祸福无门由人自招。此章从内心开刀,慧剑斩断内心世界之杀盗淫酒妄。

土壤再适合、心不生不良种子,恶果自然不生。船到江心补漏难,马到临崖收缰晚。

上欺祖、下灭子,遗臭万年,实乃不修诚意正心之过也。不杀无凶犯相,不盗没贼相,不邪淫没有奸相。

酒本无罪,不理智者生醉鬼相。一切由心生、由心造。

正心圆满功德相,独立思考去污除垢,显光明做君子。跳舞本身没错,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交活动,心邪意乱遭奸杀。

男做君子,女。

6. 《正心诚意》文言文

正心诚意(自出王阳明弟子辑《传习录》)正心诚意· 答罗整庵少宰书 罗整庵(公元1465——1547年),即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

明代江西泰和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宰(明清吏部侍郎的别称)。

学术上主张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理气本为一物,著有《困知记》。阳明先生的这封回信写于正德十五年,罗的信见于《困知记》附录卷五。

参见《明儒学案》卷四十七。 【原文】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发舟匆匆,未能奉答。

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

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明,而学诚不可不讲。

恐未可安于听见而遂以为极则也。” 幸甚幸甚!何以得闻斯言乎?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正思就天下之道以讲明之耳。

而数年以来,闻其说而非笑之者有矣,诟訾之者有矣,置之不足较量辨议之者有矣,其肯遂以教我乎?其肯遂以教我,而反复晓喻,恻然惟恐不及救正之乎?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夫道必体而后见,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

道必学而后明,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

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

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 【译文】 鄙人顿首谨启: 昨天幸蒙无倦教诲《大学》,因乘船匆匆,未能作答。

清早,在船上稍有空闲,把您的信取出又阅了一遍。到江西后只怕事务纷繁,首先在此略作答复,并请批评指正。

来信写道:“见道固然困难,若要体认道就会更困难。道的确不容易理解,但是,学也确实不能不讲。

恐怕不能把自己的观点看成为学问的最高标准了。” 十分荣幸!我岂能听到这番话呢?我怎敢自以为达到最高标准而心安理得呢?我正想就天下之道而加以讲明。

多少年来,对于我的学说,天下之人,有的讥讽,有的辱骂,有的不屑一顾。这些人愿意教导我吗?愿意一再开导我使我明白,只怕不能够救正我吧?但是,在天下钟爱我的人中,还有谁象您如此的深切周到,我该如何感激您的。

孔子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深感忧虑。但今天的学者只要读了几天书,略懂一点训诂,就自以为能够知道学问了,就不再去讲究探求了,真可悲!道,必须体察后才有所见,并非见道后才 *** 察道的功夫。

道,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并非在讲学之外还有明道之事。然而,现在讲学的人有两种,其一用身心来讲学,其二用口耳来讲学。

用口耳讲学的,揣测估摸,讲的尽是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内容。用身心讲学的,所言所行,的确是自己具备的东西。

能够知道这些,也就深谙孔子的学说了。 〔评析〕 孔子说过:“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典加之勤奋探究而求得知识的人啊。”

他还说:“圣,我还不能够;我只是不厌其烦地求索并且不知疲倦地教诲人的呀。”所以,他对于那种学业颓废,识见偏颇的人极为恼火,批评这种人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又不徙,不善不能改。”

阳明先生在这坦露了自己与孔老夫子同样的忧虑。 【原文】 来教谓某《大学》古本之复,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之于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

非敢然也。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

失在于过信孔子则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传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且旧本之传数千载矣,今读其文词,即明白而可通,论其工夫,又易简而可入。

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彼段之必在于此,与此之如何而缺,彼之如何而补?而遂改正补缉之,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译文】 在来信中,您认为我之所以要恢复《大学》的旧本,主要是由于我认为人的学问仅该在内心探求,而程、朱格物的观点不免要到心外去探求。因而我就删除了朱熹重分章节的作法,削减了他所增补的传。

我不敢这样做。学,它怎会有内外之分?《大学》的旧本亦是孔子相传的旧本,朱熹怀疑它有遗漏错误之处而重新加以改正补充,我则认为《大学》旧本并未有遗漏错误之处,就全部根据旧本罢了。

我或许有过分信任孔子的过失,并非有意否决朱熹重分章节的作法,并删削他增补的传。学问最贵在心中有所获得。

我心中认为是错误的,即便是孔子的言论,我也不敢说它是正确的,何况那些比不上孔子的人?我在心里认为是正确的,即便是平常人的言论,我也不敢认为是错误的,何况还是孔子呢?再者,旧本已继承流传了几千年,现在读来,在文词方面朗朗上口;就工夫而言,既简易又可行。又凭借什么来肯定这段必须在那里,而那段必须在这里呢?这里是否缺少了什么,而那里又需要补充什么呢?并且,随即加以改正并适当补充,您是不是。

7.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例子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 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 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 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 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 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 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 、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8. 文言文《诚意》的翻译是

译文 所说的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厌恶坏事好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事就像爱好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自我觉悟)。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

小人平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

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曾子说:“很多眼睛注视着你,很多手指指着你,监视严厉啊!”财富能使房屋生色,道德能使自身生色,心地宽广才能身体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

[img]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

原文及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银扮李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缺局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锋迟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关于诚意大学原文及翻译和诚意大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