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十二生肖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势测试 > 正文

运势测试

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算命先生的小故事]

15140资讯2023-04-12运势测试41

历史上在字在字谜的人?

“子米”是一种文字游戏,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主要是根据方形汉字笔画复杂、部件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通过离合、增损、象形字、会意等多种方式进行创作。字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字谜是指所有的字谜,如字谜、词谜、句谜等等。狭义的纵横字谜是指一个汉字的谜语。后者注重汉字形体的组合和汉字部首的搭配。需要从形、能、义等多个角度来描述神秘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遣词造句简短,玄机的用词和修辞技巧比较高。纵横字谜是以一个或几个汉字为答案的谜语。这个谜语的写法要么利用了汉字的构词规律,要么利用了汉字的形、音、义的特点,既有趣又有知识性。纵横字谜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摘自黄高才《论汉语》)有解谜人,也有猜谜人。顾名思义,拼图师就是人造的拼图。谜题一定要聪明,然后猜谜的人才能解开。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在文人墨客中很受欢迎,也被政治斗争和占卜术所用。在现代,很明显刘邦是要统一天下,为帝王神权制造舆论。在外交场合,纵横字谜经常被用作斗争的武器。《三国志·兀术·薛总传》:蜀汉的张峰被发配到吴国时,在孙权面前用填字游戏嘲笑尚书阚泽的名字。阚泽不擅长这个,回答不了。张峰不禁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丢了吴国人的脸。这时,吴国的大臣薛宗出席回答说:“我有一个谜要问你的丈夫:‘只有一条狗,没有一条狗是蜀;横木(句)身,虫入其腹。“这首玄机诗全是‘舒’字。张峰觉得自己被这个国家的名字羞辱了,所以他很不情愿地回答说:“请用这个方法再比较一下你的吴国。”薛宗回答说,“无口即是天,天即是国;国王的土地是皇帝的首都。”于是所有的官员都笑了,而张峰则为自己带来的耻辱感到尴尬。在军事斗争中,填字游戏常被用作军事行动的联络信号。唐朝武则天年间,徐敬业集结扬州军队准备谋反,刺史命裴炎在朝廷内策应。结果阴谋不是秘密,却被揭露了。朝廷在审理裴炎谋反案时,只发现了他写给徐敬业的一封信,上面只有“青雁”二字。男人武很迷惑,武则天终于看穿了,说:“这是隐语。绿色,十二月;鹅,我是我自己,也是我自己。原来“绿”这个字可以拆分成三种字体:“十二月”;“鹅”字可以拆分为三个字:“自性自性”。裴炎同意徐敬业在12月崛起,他将从内部做到这一点。自此,裴炎谋反失败。发泄不满人们在反抗封建统治和发泄不满时,常常把填字游戏作为斗争的武器。《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末董卓在狄咸时,无权无势,乱政纲,鱼肉百姓,引起百姓的强烈不满。所以北京人编童谣:“千里光,何青青;十天,无命。”童谣中的“千里光”与“东”合二为一;“十日占卜合为一个‘卓’字”他青青”和“没有生命”意味着董卓,尽管他有很大的权力,也不能逃脱人民的惩罚。这首歌巧妙地诅咒了这个霸道而不道德的统治者。字谜是古代文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歌谣和谚语、诗歌、小说、戏剧以及各类文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魏晋北朝填字游戏开始的时候,古代诗词歌赋就已经充分吸收了各种形式的填字游戏。郝的《通俗知识编》记载,在六朝乐府的《子夜》、《乐读》等民歌中,常用谐音法比喻诗词的意义。如:“雾露芙蓉,芙蓉隐隐约约。“以“芙蓉”为“芙蓉”;以“莲”为“怜”(爱)。”早晚看牛迹,便知是蹄迹。“以‘蹄’为‘鸦’。”东西都在下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以‘晴’为‘情’。这种玄机的例子数不胜数。当时的文人还保留着神秘感,创作了许多感情独特的古诗词。比如南宋诗人谢灵运写过一首离合诗:“古人几度怨其信仰,十日未果。怀孕的时候,念经的时候很疼。戏是游客的,别忘了童贞。“这首诗五言六句,充满了离别的伤感。每句中分别用“离”字暗示“口”、“力”、“刀”,合成“别”字。像这种诗(谜)与谜相契合的古诗词,都有极高的写作水平。在古诗中,隐去字谜含义的方式因其能婉转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感情而为后世诗人所继承,使诗意更加含蓄丰富。比如唐梦池的诗《闺情》中写道:“山上若有山,不能归,湘江薄暮飞。“山中有山”,既描写了旅途的艰辛,又隐藏了“楚”字,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字的表现力,犹如画龙点睛,让全诗熠熠生辉。宋苏轼《烧松夜明火》:“坐看十八公,俯仰灰。”“宋”字隐藏在“十八锣”中,在模仿人和比较事物方面非常巧妙,也是由于字谜的分法和分法。故事的重要环节小说、戏曲中使用的填字游戏,往往成为整个故事的重要环节。唐李公作写的传奇小说《谢小娥传》说,谢小娥的父亲和未婚夫外出时被盗贼杀害。谢小娥当晚在梦中见到父亲,说:“杀我的人,车上的猴子,东边的草。”我梦见她的未婚夫说:“杀我的人将在谷物中行走很长时间。”这个词暗示了杀人犯“沈兰”和“沈春”的名字。谢娥解谜后,女扮男装,暗访,为父报仇,为夫报仇。这种以填字游戏为主要线索,拘留凶手,帮助破案的故事,非常独特,立意独到,把后世的填字游戏开成了小说故事。在中国戏曲中,填字游戏各显其能,妙趣横生。元代董洁媛《西厢记》写道,张生与莺莺私会,有媒人传诗《月夜三十五夜》,其中“三十五”暗指“十五”之夜。此时,盈盈回本解谜,因害羞而假装生气,媒人没解出谜题时的慌张,看到张生解出谜题后的欢腾,都将整部剧推向了高潮。玩得开心,在宴会、游乐等聚会上玩得开心。解决填字游戏的速度是古人鉴定对方智力的一种方式。《世说新语·吴杰》记载,魏武帝曹操有一次率军路过曹娥碑,看见碑背上刻着:“黄绢少妇,孙子臼。”然后他问主簿杨修,“你明白了吗?”杨修回答说:“是的。”魏武帝说,“暂时不说这件事。让我考虑一下。”行进了30英里后,魏武帝说:“我找到了。”两人互查答案,知道“黄丝”是一种彩色的丝,“色”和“色”是“独一无二”的;“少妇”是“少”和“女”,合起来就是“妙”;“孙子”是“女”的“子”,是“好”;”“臼”是一种承受辛辣食物的东西,“苦”和“辣”合起来就是“苦”(辞职)。石碑上有“妙好字”的字样。谜底揭晓后,长叹道:“我虽不及大清,却远在三十里之外。“在宴会、盛宴和其他聚会中,人们经常用填字游戏来代替喝酒、唱歌和跳舞,奖励猜中的人,惩罚猜不中的人。杨玄之《洛阳伽蓝记》北魏时,有一次,北魏孝文帝设宴招待大臣们。酒酣耳热之际,他举杯成谜:“谁能说出三条横线和两条竖线的区别?" "。“‘三横两竖’是去掉‘羽’字的笔画,‘金铃’是酒杯,古代又叫‘大白’。”羽”加上“白”就是“Xi”二字。这个谜被彭城王猜中了,大快人心。元高德纪《平山年谱》说,元大路的花剥到州公时,有一天,聚在严的藏书里,习惯随便点:“四个字,一个字一个十字;一个字有四个十字,一个字说出来。“前两句指的是‘图’,最后一句指的是‘完’。谜题太难了,在座的没人猜出来,结果每个人都被罚了一大杯酒。古碑墓的名称和形成年代、建造和重建日期、墓主人的姓名和年龄。了解字谜的特殊表达方式,准确破译古代字谜往往成为古籍考证和鉴定的关键。东汉光武帝时期有一部著名的史书《越绝书》。这本书没有写作者的名字,而是在序言中用诗歌代替。诗曰:“以去为氏,得衣为成功。爵名有饭,然后是庚。于来东征,死在故乡。不要自嘲,要自圆其说。字归字,从邦贤。以口为氏,传宗接代。楚湘屈原同名。“这本书的作者一直不为人知,因为它没有指明是谁写的。直到明代,大文学家杨慎仔细研究了这本书的序言,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东汉的记录收藏家袁康、吴平。原诗中“一(元)”字影射为“去为氏,得衣为功”“名为糜,则更”,影射“康”字;余东征来,死而葬故乡”,是作者自诩为会稽人;以口为姓,承天而成,影射“武”字楚湘屈原,同名,是“平”字的隐喻(屈原的名字叫平)。这个谜解开了,《越绝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战国时期吴越历史的重要史书。南唐文献学家徐铉的父亲徐在江苏宜兴做县令时,曾在县衙里挖出一块“后汉邱徐渭祠”的石碑。碑文是东汉著名学者徐绍评价曹操“经略天下,乱世汉奸”所写。碑文华丽,气势磅礴,但最后八个字“谈马李弼,主田数七”,却不知是什么意思。许沉思良久,才知道这八个字是一个字谜,暗指“许蓓复辟”。原来徐渭墓上的碑文是被风雨侵蚀的。到了唐朝,上面的铭文已经被腐蚀掉了,模糊不清了。“唐、开元时,徐氏后人又在原碑上刻字,在修墓时加了这八个字。论“马”指“许”细说“之”与“被”字:“主”是“重”的意思;”七指“李”二字。如果你不知道“谈马礼,主田数七”的含义,你就会把唐代重刻的石碑误认为是汉代的。古代的填字游戏也曾经是。如测词、抽签、算命、解梦、占卜等。,都是用紧握汉字的方法来迷惑和欺骗人。宋·蔡泰《铁尾山丛谈》记载:宋徽宗在京师时,成都人谢石以拼写文字和预测人的命运而闻名。一天,宋徽宗让东宫亲王写一个“泰”字,并让谢石计算它。谢石早就知道这件事,当他看到这个词时,他假装很惊讶地说:“这个词有天子的精神!“太”字下面的点更长,就像一条水平线。这要是跨‘大’字搬,不就是皇帝的‘天’字吗?“这种通过笔画移动来改变字符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生命体征。最早的填字游戏产生于汉魏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篇》说:“自魏以来,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者,而是被君子嘲弄和掩盖,变成了一个谜语。刘勰说灯谜起源于魏晋,因为当时很多独立完整的灯谜都是文人创作的。比如当时的大文学家孔融写了一首《李和佐郡姓诗》。每四个词,每四两句指一个词。诗长二十二句,共八十八字。全文如下:渔人弯结,水潜藏;与时俱进,离开寺庙。吕公乱石钩,下合口魏;九界为圣,无土为王。善气节,女归旷;在海外,猎鹰死了,鹰就飞了。六檩会激,羽仪不显;蛇的刺使它忘记”(孔融的话)。孔融的这首离合诗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完整成熟的填字游戏。在这一时期,除了诗歌的形式,人们还经常使用语言以外的实物以一种隐藏的方式来表达文字的神秘。据《世说新语·吴杰》记载,杨修当老大的时候,曾经为曹操建立过一个国民政府。刚建屋架的时候,曹操出来巡视,相当不爽。于是,他在郭襄大厦的门上写了“活着”两个字,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当杨修看到这个词时,他立即拆除并重建了郭襄大厦的大门。他说:“在‘门’上加‘活’字,就是‘宽’的意思。王伟觉得门太大了。“这件事传开后,曹操的解谜术和杨修的解谜术都被当时的人们传为美谈。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填字游戏开始流行。许多学者和名人都喜欢填字游戏,认为这是高雅的音乐。晋代的潘岳、谢灵运、谢惠连、南朝的宋保昭、齐国的王戎、梁国的萧训之、陈申炯等人都制作了许多与孔融类似的离合器拼图。当然,从这个时期的拼图制作技巧来看,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离合字部分,融合了象形、隐喻、认识、人名事物文化等多种方法,对后来的纵横字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元、明时期,制谜猜谜的风气十分盛行。填字游戏不再局限于文士,而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儿歌童谣、傅锐预言、碑刻、篆画、小说笔记、百戏技巧、饮酒暗语,都能看到填字游戏留下的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人百姓,都以谜题为乐,以谜题为戏,竞相猜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宋元时期,填字游戏和填字游戏仍然被视为一种技能,有些人可以通过赚钱来谋生。其中最优秀的,比赛可以传遍天下,而且会流芳百世。武松·子木的《梦梁璐小说讲史》中记载:“商业上的谜,先用鼓来祝贺他们。然后聚众猜诗歌谜语、填字游戏、犯罪谜语、社交谜语,都是暗语。....杭的猜谜游戏,并说一二。如果有和尚和马定斋,记得去问博QIA,好久不见了。“可见当时填字游戏的流行,以及人们对会做字谜和猜字谜的人的尊重。现代填字游戏是在古代填字游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放后,填字游戏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获得了新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这个向来只有少数文人学者欣赏和品味的“高级谜语”,在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中不断出现。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灯谜的历史我国的灯谜在古代被称为“搜”字、暗语、灯笼虎、春灯、灯谜等。谜语很早就起源于中国。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著有《文心雕龙》,“自魏以来,并非佳作,乃君子讥笑之,成谜也。”周觅的《董祺·俞晔》也说:“所谓古之言,即今之行话,与所谓玄机相通。”《国虞晋虞五》中记载“哀”,曰:“朝有秦客哀,大夫不能对。”赵薇说:“我是一个隐士,也就是说,我用隐蔽和欺骗的话问于超。”说明谜语在古代是用于外交斗争的。其实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隐语,比如商代的短谣《女篮》,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谜语记录之一:女篮,无实,书生封羊,无血。巧妙地用传统谜语中常见的“矛盾法”表现了一对年轻的牧羊夫妇在牧场上剪羊毛的场景,“互相矛盾”,让人难以猜透。秦汉以后,谜语逐渐盛行,因为猜谜活动多在元宵节举行,称为“灯谜”。“谜”字由“言”和“谜”两部分组成,意为迷惑人的文字。有人说“谜”字是南朝文学家鲍照创立的。这是真是假还有待检验。

拼音: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是汉族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主要是根据方形汉字笔画复杂、部件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通过离合、增损、象形字、会意等多种方式进行创作。字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字谜是指所有的字谜,如字谜、词谜、句谜等等。狭义的纵横字谜是指一个汉字的谜语。后者注重汉字形体的组合和汉字部首的搭配。需要从形、能、义等多个角度来描述神秘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遣词造句简短,玄机的用词和修辞技巧比较高。本书主要讨论狭义的填字游戏,即字谜。填字游戏在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在文人墨客中很受欢迎,也被政治斗争和占卜术所用。在现代,填字游戏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娱乐活动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通过填字游戏的形式,用各种不遵循文字学原理的方法,将楷书汉字进行了拆分和分离。在这个不可预测的形分过程中,不仅凸显了汉字所蕴含的形结特征,也充分展示了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直观认识。研究字谜,可以展现字谜所蕴含的编纂设计规律,有助于梳理民族传统文化,揭示楷书汉字的民间释义特点,这是正统书写理论之外的。

/view/258489.htm百度百科有。在图书馆查是不够的。

求中国古代算命故事

三国演义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却说当日曹操见黑风中群尸皆起,惊倒于地。须臾风定,群尸皆不见。左右扶操回宫,惊而成疾。后人有诗赞左慈曰:“飞步凌云遍九州,独凭遁甲自遨游。等闲施设神仙术,点悟曹瞒不转头。”曹操染病,服药无愈。适太史丞许芝,自许昌来见操。操令芝卜易。芝曰:“大王曾闻神卜管辂否?”操曰:“颇闻其名,未知其术。汝可详言之。”芝曰:“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容貌粗丑,好酒疏狂。其父曾为琅琊即丘长。辂自幼便喜仰视星辰,夜不肯寐,父母不能禁止。常云家鸡野鹄,尚自知时,何况为人在世乎?与邻儿共戏,辄画地为天文,分布日月星辰。及稍长,即深明《周易》,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琅琊太守单子春闻其名,召辂相见。时有坐客百余人,皆能言之士。辂谓子春曰:辂年少胆气未坚,先请美酒三升,饮而后言。子春奇之,遂与酒三升。饮毕,辂问子春:今欲与辂为对者,若府君四座之士耶?子春曰:吾自与卿旗鼓相当。于是与辂讲论《易》理。辂亹亹而谈,言言精奥。子春反覆辩难,辂对答如流。从晓至暮,酒食不行。子春及众宾客,无不叹服。于是天下号为‘神童’。后有居民郭恩者,兄弟三人,皆得躄疾,请辂卜之。辂曰:卦中有君家本墓中女鬼,非君伯母即叔母也。昔饥荒之年,谋数升米之利,推之落井,以大石压破其头,孤魂痛苦,自诉于天,故君兄弟有此报。不可禳也。郭恩等涕泣伏罪。安平太守王基,知辂神卜,延辂至家。适信都令妻常患头风,其子又患心痛,因请辂卜之。辂曰:此堂之西角有二死尸:一男持矛,一男持弓箭。头在壁内,脚在壁外。持矛者主刺头,故头痛;持弓箭者主刺胸腹,故心痛。乃掘之。入地八尺,果有二棺。一棺中有矛,一棺中有角弓及箭,木俱已朽烂。辂令徙骸骨去城外十里埋之,妻与子遂无恙。馆陶令诸葛原,迁新兴太守,辂往送行。客言辂能覆射。诸葛原不信,暗取燕卵、蜂窠、蜘蛛三物,分置三盒之中,令辂卜之。卦成,各写四句于盒上。其一曰: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雌雄以形,羽翼舒张:此燕卵也。其二曰:家室倒悬,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其三曰:觳觫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满座惊骇。乡中有老妇失牛,求卜之。辂判曰:北溪之滨,七人宰烹;急往追寻,皮肉尚存。老妇果往寻之:七人于茅舍后煮食,皮肉犹存。妇告本郡太守刘邠,捕七人罪之。因问老妇曰:汝何以知之?妇告以管辂之神卜。刘邠不信,请辂至府,取印囊及山鸡毛藏于盒中,令卜之。辂卜其一曰:内方外圆,五色成文;含宝守信,出则有章:此印囊也。其二曰:岩岩有鸟,锦体朱衣;羽翼玄黄,鸣不失晨:此山鸡毛也。刘邠大惊,遂待为上宾。一日,出郊闲行,见一少年耕于田中,辂立道傍,观之良久,问曰:“少年高姓、贵庚?答曰:姓赵,名颜,年十九岁矣。敢问先生为谁?辂曰:吾管辂也。吾见汝眉间有死气,三日内必死。汝貌美,可惜无寿。赵颜回家,急告其父。父闻之,赶上管辂,哭拜于地曰:请归救吾子!辂曰:“此乃天命也,安可禳乎?父告曰:老夫止有此子,望乞垂救!赵颜亦哭求。辂见其父子情切,乃谓赵颜曰:汝可备净酒一瓶,鹿脯一块,来日赍往南山之中,大树之下,看盘石上有二人弈棋:一人向南坐,穿白袍,其貌甚恶;一人向北坐,穿红袍,其貌甚美。汝可乘其弈兴浓时,将酒及鹿脯跑进之。待其饮食毕,汝乃哭拜求寿,必得益算矣。但切勿言是吾所教。老人留辂在家。次日,赵颜携酒脯杯盘入南山之中。约行五六里,果有二人于大松树下盘石上着棋,全然不顾。赵颜跪进酒脯。二人贪着棋,不觉饮酒已尽。赵颜哭拜于地而求寿,二人大惊。穿红袍者曰:此必管子之言也。吾二人既受其私,必须怜之。穿白袍者,乃于身边取出簿籍检看,谓赵颜曰:汝今年十九岁,当死。吾今于十字上添一九字,汝寿可至九十九。回见管辂,教再休泄漏天机;不然,必致天谴。穿红者出笔添讫,一阵香风过处,二人化作二白鹤,冲天而去。赵颜归问管辂。辂曰:穿红者,南斗也;穿白者,北斗也。颜曰:吾闻北斗九星,何止一人?辂曰:散而为九,合而为一也。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寿算,子复何忧?父子拜谢。自此管辂恐泄天机,更不轻为人卜。此人现在平原,大王欲知休咎,何不召之?”主

操大喜,即差人往平原召辂。辂至,参拜讫,操令卜之。辂答曰:“此幻术耳,何必为忧?”操心安,病乃渐可。操令卜天下之事。辂卜曰;“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又令卜传祚修短之数。辂卜曰:“狮子宫中,以安神位;王道鼎新,子孙极贵。”操问其详。辂曰:“茫茫天数,不可预知。待后自验。”操欲封辂为太史。辂曰:“命薄相穷,不称此职,不敢受也。”操问其故,答曰:“辂额无主骨,眼无守睛;鼻无梁柱,脚无天根;背无三甲,腹无三壬:只可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也。”操曰:“汝相吾若何?”辂曰:“位极人臣,又何必相?”再三问之,辂但笑而不答。操令辂遍相文武官僚。辂曰:“皆治世之臣也。”操问休咎,皆不肯尽言。后人有诗赞曰:平原神卜管公明,能算南辰北斗星。八封幽微通鬼窍,六爻玄奥究天庭。预知相法应无寿,自觉心源极有灵。可惜当年奇异术,后人无复授遗经

操令卜东吴、西蜀二处。辂设卦云:“东吴主亡一大将,西蜀有兵犯界。”操不信。忽合淝报来:“东吴陆口守将鲁肃身故。”操大惊,便差人往汉中探听消息。不数日,飞报刘玄德遣张飞、马超兵屯下辨取关。操大怒,便欲自领大兵再入汉中,令管辂卜之。辂曰:“大王未可妄动,来春许都必有火灾。”操见辂言累验,故不敢轻动,留居邺郡。使曹洪领兵五万,往助夏侯渊、张郃同守东川;又差夏侯敦兵三万,于许都来往巡警,以备不虞;又教长史王必总督御林军马。主簿司马懿曰:“王必嗜酒性宽,恐不堪任此职。”操曰:“王必是孤披荆棘历艰难时相随之人,忠而且勤,心如铁石,最足相当。”遂委王必领御林军马屯于许都东华门外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多官商议曰:“今天子如此烦恼,将何解劝?”马良曰:“主上亲统大兵伐吴,终日号泣,于军不利。”陈震曰:“吾闻成都青城山之西,有一隐者,姓李,名意。世人传说此老已三百余岁,能知人之生死吉凶,乃当世之神仙也。何不奏知天子,召此老来,问他吉凶,胜如吾等之言。”遂入奏先主。先主从之,即遣陈震赍诏,往青城山宣召。震星夜到了青城,令乡人引入山谷深处,遥望仙庄,清云隐隐,瑞气非凡。忽见一小童来迎曰:“来者莫非陈孝起乎?”震大惊曰:“仙童如何知我姓字!”童子曰:“吾师昨者有言:今日必有皇帝诏命至;使者必是陈孝起。”震曰:“真神仙也!人言信不诬矣!”遂与小童同入仙庄,拜见李意,宣天子诏命。李意推老不行。震曰:“天子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再三敦请,李意方行。即至御营,入见先主。先主见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知是异人,优礼相待。李意曰:“老夫乃荒山村叟,无学无识。辱陛下宣召,不知有何见谕?”先主曰:“朕与关、张二弟结生死之交,三十余年矣。今二弟被害,亲统大军报仇,未知休咎如何。久闻仙翁通晓玄机,望乞赐教。”李意曰:“此乃天数,非老夫所知也。”先主再三求问,意乃索纸笔画兵马器械四十余张,画毕便一一扯碎。又画一大人仰卧于地上,傍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遂稽首而去。先主不悦,谓群臣曰:“此狂叟也!不足为信。”即以火焚之,便催军前进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孔明曰:“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听知此信,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

三国志

魏书二十九

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另有算命名家如张良、诸葛亮、刘伯温、邵雍、谢石、朱安国、汪龙、程省、范时行等。

[img]

古代有哪些测字的故事?

清末有个测字先生,别号“大不同”。

一天某尼姑以“青”字求测终身。大不同审视一会儿这个“青”,开言道:“清不清,静不静,出家非宜,择人而嫁,可望生育”。人奇而询之:尼姑测终身,可知其尘念不绝,六根不净,有婚嫁之心不难断出,可何能断出生育?先生解道:“‘青’之上似‘生’之形,下为‘育’字之底,故而断出。”

故事:

两宋之交的谢石以相字为业,言人祸福,无不奇中。一日,宋高宗微服私访谢石,以杖在土上写了个"一"字,石略思之,说土上加一画,乃王字,必非庶人。疑惑之际,帝又写了个"问(繁体为“问”)"字,令其相之,笔体两侧俱斜而飘飞。石大惊失色曰:左看是君字,右看是君字,必是主上,遂下拜。帝曰:毋多言,石俯伏谢恩。即召回宫。

次日又书一"春"字,命相之。石奏曰: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帝默然。此秦暗指秦桧。后有一道士听说,也写一"问"字求占。谢石道:"门虽大,只一口"。道士十分惊奇。

原来,道士所居道观,虽然有几个童仆,但全观道士只有他一人。道士又书一"器"字求占,谢石道:"人口空多,皆在户外",寓诸童仆不在道籍之意,道士于是十分佩服。

顺手牵羊是寓言故事吗

字面义为:顺手把人家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内在义为:某个人在操作一项技能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十分娴熟的境界所以能顺手牵羊。

典故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公元383年前,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立即率精

[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

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军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弱的著名战例

《清明上河图》中,对于三教九流是如何描述的?

北宋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堪称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此前我们讨论了图中所展示的汴京饮食、交通等情况,今天我们讨论一下画中人物的身份。我们常用“三教九流”来指社会各阶层,“三教”指儒、释、道三家,“九流”原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今天在这里我们用它来代指汴京城的各行各业。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900年前的宋都汴梁,看看大宋京城里的各色人等。

儒生

儒生在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画面中你随处可以看到儒生的身影。众所周知,宋代是一个以文治天下的朝代。宋太宗赵光义热衷读书,他曾说过“开卷有益”。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则鼓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代神童汪洙写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凡此种种,都道出了当时的一种社会共识。因此,读书人在宋代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宋代儒生平时喜欢戴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名曰“东坡巾”或者“逍遥巾”。在汴梁街头,随处可见这种儒服打扮的人。

久住王员外家

人数众多的儒生群体中,当然不乏中老年人,更多的则是一些年轻人。年轻儒生数量庞大,跟东京在科举制度中的地位有关。宋代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朝代,社会各阶层都可以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所以每逢科考之年,汴京城里就挤满了各地进京赶考的士子。他们有的在赶路,有的在聊天,有的聚在一起交流考试信息,有的在“久住王员外家”这样的廉租公寓里苦读。在刚进入城门的地方,一个骑着马的年轻人好像是外地进京赶考的举子,他身前身后是两个仆从,一个牵着马,一个挑着行李。

进京赶考的年轻人

城东十字街头的西南角上的一座建筑,面东的门口挑出一个“解”字招牌,有专家认为这是一家为举人办理各种应考手续的机构。北面的竹棚里有很多人围着一个老者,他们都是一身儒生的打扮,或立或坐,那专注的神态,也许是刚递过材料都在打探考试信息呢。

打探考试信息

僧人

庙门口有一个僧人

画面中,护城河北岸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寺庙,庙门口有一个僧人。寺庙的山门紧闭,门口的天王塑像看得十分清楚,这个身着袈裟的僧人正从旁门走入寺内,大门两扇,门板排钉清晰可见。正门的屋檐底下有斗拱,好像还有匾额,说明这座寺庙等级较高,已经得到国家的认可。门外街上行人稀少,显得格外宁静。

此外,画面中还出现了三个僧人。一个身穿米黄色袈裟的和尚在十字路口的说书摊外围静静地听书,不知道一个出家人为什么对这种娱乐项目很感兴趣,也许他是出于好奇,也许是想要学习人家的口才,让自己在讲经时也能舌灿莲花。十字路口中间有个胖大的和尚跟一位员外模样的人在聊天,不知道是不是在谈生死轮回等佛法大义。

行脚僧

最引人注目的是画卷尾端那个步履匆匆的行脚僧人,他双手打板,身上背着一个竹篓,竹篓的顶部扣着一个竹笠,背上后可以遮阳避雨。这一身装扮与敦煌壁画里的唐僧玄奘如出一辙。从他行进的方向判断,他也许正打算穿城而过。这个坚毅的行脚僧人跟身边前呼后拥的一队官家人马形成鲜明对比。仲春时节,乍暖还寒,他的两条小腿露在外边,跟那些苦力没什么两样,也跟十字路口的两位身穿袈裟的僧人形成对比,令人肃然起敬。

道士

在宋代,道教也得到皇室的大力扶持。宋真宗大力倡导儒、释、道“三教一旨”。宋徽宗更是道教的虔诚信徒,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成10月10日。他自称道君皇帝,是道教教主,这种政教合一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宋徽宗还依科举设立道学,并设道官二十六阶,道士通过考试做道官,领取俸禄。他大建宫观,每一道观给田地上千顷,上层道士可出入禁宫。由于帝王的推崇,各州县官吏对宫观道士都不敢怠慢,总是以礼相见,道教俨然成了国教。

十字路口的僧与道

画面中有三个道士。一个也跟那个和尚一样,手持一柄芭蕉形纨扇,在十字路口的说书摊外围听书。另外两位道士则在十字路口交谈。小小天地有三位道士,你可以想象当时道士的数量应该是相当可观的。

出行的官员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达,致使大量人才涌入统治阶层。宋太宗即位第二年,就从诸道贡士5300余人中选拔了进士及诸科等500人,分授幕职和州县官,雍熙年间更增至千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庞大的文官体系,政府衙署的“容量”空前膨胀。

出行的官员

画面中自然也没有忽视这一点。画面未端有个骑着高头大马出行的官员,他头戴宽大的斗笠,手持系着穗子的赶马竹竿,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大官,但排场却不小。最前面有五名皂隶为他开路,马前有俩跟班左右相随,身后有人扛着硕大的遮阳伞,还有一人挑着行李跟随在后面,前呼后拥的随从有9人之多,算得上声势赫奕。

税务官

城门之内紧靠路北的是一个税务所,税官坐在门厅中间,面前铺着被称为“引子”的通行证明。过往的商人从出发地的税务机关把物品名称,等级,数量以及到什么地方去都写在“引子”上,若没有这个“引子”,交税时的税率就会特别高。门前堆满了货物,一个税务员正在负责登记,税务员对面的人应该是货主,正手指货物跟他说话。两人似乎是在争吵,连城楼上值班的人也探出头来张望。

税务所

快递员

城门外小河沟北边,跨过小小的木桥,大门里有一个院落。这个大院落的红门上有乳钉,张贴着布告,土围墙上插着竹签,大门外或坐或卧的有一群人,他们的枪、矛、旗、伞等都依靠在围墙上,他们看来像是士兵,但一个个都显得十分疲乏。很明显这是一个衙门,但它却坐落在城郊。据考证,这是一个递铺,相当于今天的快递中心。递铺是用来传递公文的机构,既是公文送往外地的第一站,也是送达京城的最后一站,因此设置在城门外,以便夜间城门关闭后,让官差歇息。仔细看,院子里有一匹马正卧在地上休息呢。

“快递员”

说书人

在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一群人围着一个长髯老者在听书,其中就有刚才我们说到的和尚和道士。说书在当时被称作“说话”。宋代城市生活发达,市民精神需求更加多样,“说话”艺术应运而生。宋代“说话”,分短篇、长篇两类。短篇涉及灵怪、传奇、公案、武侠以及参禅悟道等。长篇则为“讲史”:“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这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说完的。宋代讲史极为发达,苏轼的《东坡志林》记载:“涂巷小儿薄劣,为其家所苦;辄与数文,令聚坐听说古话。说三国事,闻玄德败,则颦颦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则喜跃畅快。”可知北宋讲史极为普遍,连小儿也喜欢听。

僧人·道士·说书人

宋代说书有话本作底本,话本演变到后来则成了章回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这么多人都围在说书人旁边,可以想象说书艺人的水平有多高。

算命先生

在快递中心门前的一棵造型奇特的古柳下,有一个摆摊的算命先生。凉棚上挂着三张布幅,从左至右分别写着决疑、看命、神课,看起来他常年在此摆摊。

算命先生

宋代流行阴阳五行算命占卜,所以汴京城街头有很多以此为生的人。据王安石估算,其从业人数可能有上万人。有些人因此成为富有阶层,达到“封君不如”的程度。宋徽宗本人就很迷信算命,他曾经让人把一个叫谢石的拆字先生请进宫中,让他为后宫嫔妃、随从拆字。谢石拆字预测,字字人情入理,福祸分明。宋徽宗一时高兴,就封他担任了承信郎。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宋代,占卜不仅运用于日常生活,而且被应用到政治斗争之中,以至于有术士说,士大夫的命运在我可否之间。大概此言有几分可信,要不然,这位算命先生怎么会把摊位支在了官衙建筑的旁边。

占卜老者

近郊汴河岸边,还有一个走街串巷以占卜为生的老者。他左手持着幌子,右手正从一个年轻人手中接过一碗水,旁边的一个店主人正请他到茶馆条凳上坐着喝水。这个画面显示了一种难得的温馨。

修面师傅

城门西南角的小门外,一个不起眼的凉棚下,有一个修面师傅。他左手托着一个年轻人的下巴,右手持一把剃刀正在给年轻人修面呢。他翘起了兰花指,姿态优雅,动作娴熟。年轻人则现出几分紧张的神色。也难怪,“发现自己活在剃刀边缘”,换了谁都会紧张的。

修面师傅

乞丐

在城门外的平桥上有两个小乞丐。平桥的栏杆边有些闲人在看风景,小乞丐伸着手向他们乞讨,有的人任凭小乞丐怎么哀求,都装作没看见,另外两个也许是怕小乞丐破坏他们看风景的雅兴,伸出手来给他一文钱打发他快走。

小乞丐

此外,还有妓女、车夫、轿夫、纤夫、修车匠、外卖小哥等,我们在此前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关于智谋的故事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计名探源】 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 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计名探源】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 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报,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 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即解旧恨又 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 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 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 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 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 时,田忌想直逼赵回邯郸,孙膑制止说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 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虽然,魏军离开邯 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 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本 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第三计 借刀杀人

[计名探源]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 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彖曰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损下益上, 其通上 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 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 而攻齐,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 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 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 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将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强备战,以防吴国进 犯。公元关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 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赵、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第四计 以逸劳待

【计名探源】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 昼夜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 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又,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 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 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 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 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楚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 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动的等待。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计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 的财物。趁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 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肥技破�吩疲? “乱而取之。”唐朝牡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 的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仍。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 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 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室,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 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 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 糜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 越 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候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 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的典型战例。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计名探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 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 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 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 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 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 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 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 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 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 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 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 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 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 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 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计名探源】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 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 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易奏 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 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城( 今河南 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 张巡虽取得几次 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 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 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 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 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夜晚,张巡又从 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 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 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 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第八计 暗渡陈仓

【计名探源】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 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 功战例。 秦韩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 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 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 出征 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 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 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 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 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计名探源】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 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 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东 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 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 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 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 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 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 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 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 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计名探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 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 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昂已钻入 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 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 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 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计名探源】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 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 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 帅”的战术。 战国后期,越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詹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 赵国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 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 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 他 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 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牧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 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 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 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 落荒而逃,詹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计名探源】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 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 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 不应该放过。 公元383年前,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 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 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 军齐集,立即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 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 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 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 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 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 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军争先恐后,人马冲撞, 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 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 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 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弱的著名战例。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计名探源】 打草惊蛇,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王鲁为当涂县令,搜刮民财,贪污 受贿。有一次,县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贪脏。他见到状子,十分惊骇,情不自禁地 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打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 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 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 会做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 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 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 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 部队经过贿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 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峰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 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般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 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里鼓声震天,杀 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涌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 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 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计名探源】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 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 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 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 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 征发到渔阳戍阳。当这些戍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 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陈 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 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 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 苏,温良贤明,已被阻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 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 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 妙地作了其他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 (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 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 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 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 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 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乡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 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计名探源】 调虎离山,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 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且兵力众 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 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以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 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 卢 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 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 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 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 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 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 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 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 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 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 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 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关于算命先生谢石的故事和算命先生的小故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