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十二生肖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源 > 正文

教育资源

《大学》原文带拼音[大学原文带拼音1~7章]

15140资讯2023-04-12教育资源40

大学文言文原文带拼音

1. 求一份《大学》原文及注音

大学》原文及译注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 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 “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 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 ”,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 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 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不 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 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 开始有终结。

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 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 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 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 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 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 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 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 ,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

2. 求离骚原文带拼音

长太息以掩涕兮(zhǎngtàixīyǐyǎntìxī),哀民生之多艰(āimínshēngzhīduōjiān);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yúsuīhǎoxiūkuāyǐwùjīxī),謇朝谇而夕替(jiǎncháosuìérxītì);

既替余以蕙纕兮(jìtìyúyǐhuìxiāngxī),又申之以揽芷(yòushēnzhīyǐlǎnzhǐ);

亦余心之所善兮(yìyúxīnzhīsuǒshànxī),虽九死其尤未悔(suījiǔsǐqíyóuwèihuǐ);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zhòngnǚjíyúzhīéméixī),谣诼谓余以善淫(yáozhuówèiyúyǐshànyín);

固时俗之工巧兮(gùshísúzhīgōngqiǎoxī),俪规矩而改错(lìguījuérgǎicuò);

背绳墨以追曲兮(bèishéngmòyǐzhuīqǔxī),竞周容以为度(jìngzhōuróngyǐwéidù);

忳郁邑余挓傺兮(dùnyùyìyúzhāchìxī),吾独穷困乎此时也(wúdúqióngkùnhūcǐshíyě);

宁溘死以流亡兮(níngkèsǐyǐliúwángxī),余不忍为此态(yúbùrěnwèicǐtài);

鸷鸟之不群兮(zhìniǎozhībúqúnxī),自前世而固然(zìqiánshìérgùrán);

何方圜之能周兮(héfānghuánzhīnéngzhōuxī),夫孰异道而相安(fūshúyìdàoérxiāngān);

屈心而抑志兮(qūxīnéryìzhìxī),忍尤而攘诟(rěnyóuérrǎnggòu);

伏清白以死直兮(fúqīngbáiyǐsǐzhíxī),固前圣之所厚(gùqiánshèngzhīsuǒhòu)。

悔相道之不察兮(huǐxiāngdàozhībúcháxī),延伫乎吾将反(yánzhùhūwújiāngfǎn);

回朕车以复路兮(huízhènchēyǐfùlùxī),及行迷之未远(jíhángmízhīwèiyuǎn);

步余马于兰皋兮(bùyúmǎyúlángāoxī),驰椒丘且焉止息(chíjiāoqiūqiěyānzhǐxī);

进不入以离尤兮(jìnbúrùyǐlíyóuxī),退将复修吾初服(tuìjiāngfùxiūwúchūfú);

制芰荷以为衣兮(zhìjìhéyǐwéiyīxī),集芙蓉以为裳(jífúróngyǐwéishang);

不吾知其亦已兮(búwúzhīqíyìyǐxī),苟余情其信芳(gǒuyúqíngqíxìnfāng);

高余冠之岌岌兮(gāoyúguànzhījíjíxī),长余佩之陆离(zhǎngyúpèizhīlùlí);

芳与泽其杂糅兮(fāngyǔzéqízáróuxī),唯昭质其犹未亏(wéizhāozhìqíyóuwèikuī);

忽反顾以游目兮(hūfǎngùyǐyoumùxī),将往观乎四荒(jiāngwǎngguānhūsìhuāng);

佩缤纷其繁饰兮(pèibīnfēnqífánshìxī),芳菲菲其弥章(fāngfēifēiqímízhāng);

民生各有所乐兮(mínshēnggèyǒusuǒlèxī),余独好修以为常(yúdúhǎoxiūyǐwéicháng);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suītǐjiěwúyóuwèibiànxī),岂余心之可惩(qǐyúxīnzhīkěchéng)?

拼音可以自己去弄。方法是 打开word软件,在“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里面给文字加拼音

3. 劝学原文注音

君子曰(jūn zǐ yuē):学不可以已(xué bù kě yǐ yǐ)。青(qīng)、取之于蓝(qǔ zhī yú lán),而青于蓝(ér qīng yú lán);冰(bīng)、水为之(shuǐ wéi zhī),而寒于水(ér hán yú shuǐ)。木直中绳(mù zhí zhòng shéng),輮以为轮(róu

yǐ wéi lún),其曲中规(qí qū zhòng guī),虽有槁暴(suī yòu gǎo pù),不复挺者(bù fù tǐng

zhě),輮使之然也(róu shǐ zhī rán

yě)。故木受绳则直(gùmùshòushéngzézhí),金就砺则利(jīnjiùlìzélì),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jūnzǐbóxuéérrìcānshěnghūjǐ),则知明而行无过矣(zé zhì míng ér xíng wú guò yǐ)。

吾尝终日而思矣(wúchángzhōngrìérsīyǐ),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ùrúxūyúzhīsuǒxuéyě)。吾尝跂而望矣(wúchángqíérwàngyǐ),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ùrúdēnggāozhībójiànyě)。登高而招(dēnggāoérzhāo),臂非加长也(bìfēijiāchángyě),而见者远(érjiànzhěyuǎn);顺风而呼(shùnfēngérhū),声非加疾也(shēngfēijiājíyě),而闻者彰(érwénzhězhāng)。假舆马者(jiǎyúmǎzhě),非利足也(fēilìzúyě),而致千里(érzhìqiānlǐ);假舟楫者(jiǎzhōujízhě),非能水也(fēinéngshuǐyě),而绝江河(érjuéjiānghé)。君子生非异也(jūnzǐshēngfēiyìyě),善假于物也(shànjiǎyúwùyě)。

积土成山(jītǔchéngshān),风雨兴焉(fēngyǔxìngyān);积水成渊(jīshuǐchéngyuān),蛟龙生焉(jiāolóngshēngyān);积善成德(jīshànchéngdé),而神明自得(érshénmíngzìdé),圣心备焉(shèngxīnbèiyān)。故不积跬步(gùbújīkuǐbù),无以致千里(wúyǐzhìqiānlǐ);不积小流(bújīxiǎoliú),无以成江海(wúyǐchéngjiānghǎi)。骐骥一跃(qíjìyīyuè),不能十步(bùnéngshíbù);驽马十驾(númǎshíjià),功在不舍(gōngzàibúshě)。锲而舍之(qièérshězhī),朽木不折(xiǔmùbúzhé);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金石可镂(jīnshíkělòu)。蚓无爪牙之利(yǐnwúzhǎoyázhīlì),筋骨之强(jīngǔzhīqiáng),上食埃土(shàngshíāitǔ),下饮黄泉(xiàyǐnhuángquán),用(yòng)心(xīn)一(yī)也(yě)。蟹(xiè)六(liù)跪(guì)而(ér)二(èr)螯(áo),非(fēi)蛇(shé)鳝(shàn)之(zhī)穴(xué),无(wú)可(kě)寄(jì)托(tuō)者(zhě),用(yòng)心(xīn)躁(zào)也(yě)。

4. 的原文带拼音主要是拼音谁知道的话麻烦告诉一下的原文带拼音br/ 爱

yu余 you幼 shi时 ji即 shi嗜 xue学 。

jia家 pin贫 ,wu无 cong从 zhi致 shu书 yi以 guan观 ,mei每 jia假 jie借 yu于 cang藏 shu书 zhi之 jia家 ,shou手 zi自 bi笔 lu录 ,ji计 ri日 yi以 huan还 。 tian天 da大 han寒 ,yan砚 bing冰 jian坚 ,shou手 zhi指 bu不 ke可 qu屈 shen伸 ,fu弗 zhi之 dai怠 。

lu录 bi毕 ,zou走 song送 zhi之 ,bu不 gan敢 shao稍 yu逾 yue约 。 yi以 shi是 ren人 duo多 yi以 shu书 jia假 yu余 ,yu余 yin因 de得 bian遍 guan观 qun群 shu书 。

ji既 jia加 guan冠 ,yi益 mu慕 sheng圣 xian贤 zhi之 dao道 ,you又 huan患 wu无 yan砚 shi师 、ming名 ren人 yu与 you游 ,chang尝 qu趋 bai百 li里 wai外 ,cong从 xiang乡 zhi之 xian先 da达 zhi执 jing经 叩wen问 。 xian先 da达 de德 long隆 wang望 zun尊 ,men门 ren人 di弟 zi子 tian填 qi其 shi室 ,wei未 chang尝 shao稍 jiang降 ci辞 se色 。

yu余 li立 shi侍 zuo左 you右 ,yuan援 yi疑 zhi质 li理 ,fu俯 shen身 qing倾 er耳 yi以 qing请 ;huo或 yu遇 qi其 叱咄,se色 yu愈 gong恭 ,li礼 yu愈 zhi至 ,bu不 gan敢 chu出 yi一 yan言 yi以 fu复 ;俟qi其 xin欣 yue悦 ,ze则 you又 qing请 yan焉 。 gu故 yu余 sui虽 yu愚 ,zu卒 huo获 you有 suo所 wen闻 。

dang当 yu余 zhi之 cong从 shi师 ye也 ,fu负 箧ye曳 屣,xing行 shen深 shan山 ju巨 gu谷 zhong中 ,qiong穷 dong冬 lie烈 feng风 ,da大 xue雪 shen深 shu数 chi尺 ,zu足 fu肤 皲lie裂 er而 bu不 zhi知 。 zhi至 she舍 ,si四 zhi肢 jiang僵 jin劲 bu不 neng能 dong动 ,媵ren人 chi持 tang汤 wo沃 guan灌 ,yi以 衾yong拥 fu覆 ,jiu久 er而 nai乃 he和 。

yu寓 ni逆 lv旅 zhu主 ren人 ,ri日 zai再 shi食 ,wu无 xian鲜 fei肥 zi滋 wei味 zhi之 xiang享 。 tong同 she舍 sheng生 jie皆 bei被 绮xiu绣 ,dai戴 zhu珠 ying缨 bao宝 shi饰 zhi之 mao帽 ,yao腰 bai白 yu玉 zhi之 huan环 ,zuo左 pei佩 dao刀 ,you右 bei备 rong容 chou臭 ,煜ran然 ruo若 shen神 ren人 ;yu余 ze则 kui缊 pao袍 bi敝 yi衣 chu处 qi其 jian间 ,lue略 wu无 mu慕 yan艳 yi意 。

yi以 zhong中 you有 zu足 le乐 zhe者 ,bu不 zhi知 kou口 ti体 zhi之 feng奉 bu不 ruo若 ren人 ye也 。gai盖 yu余 zhi之 qin勤 qie且 jian艰 ruo若 ci此 。

jin今 sui虽 耄lao老 ,wei未 you有 suo所 cheng成 ,you犹 xing幸 yu预 jun君 zi子 zhi之 lie列 ,er而 cheng承 tian天 zi子 zhi之 chong宠 guang光 ,zhui缀 gong公 qing卿 zhi之 hou后 ,ri日 shi侍 zuo坐 bei备 gu顾 wen问 ,si四 hai海 yi亦 miu谬 cheng称 qi其 shi氏 ming名 ,kuang况 cai才 zhi之 guo过 yu于 yu余 zhe者 hu乎 jin今 zhu诸 sheng生 xue学 yu于 tai太 xue学 ,xian县 guan官 ri日 you有 廪shao稍 zhi之 gong供 ,fu父 mu母 sui岁 you有 裘ge葛 zhi之 yi遗 ,wu无 dong冻 nei馁 zhi之 huan患 yi矣 ;zuo坐 da大 xia厦 zhi之 xia下 er而 song诵 shi诗 shu书 ,wu无 ben奔 zou走 zhi之 lao劳 yi矣 ;you有 si司 ye业 、bo博 shi士 wei为 zhi之 shi师 ,wei未 you有 wen问 er而 bu不 gao告 ,qiu求 er而 bu不 de得 zhe者 ye也 ;fan凡 suo所 yi宜 you有 zhi之 shu书 ,jie皆 ji集 yu于 ci此 ,bu不 bi必 ruo若 yu余 zhi之 shou手 lu录 ,jia假 zhu诸 ren人 er而 hou后 jian见 ye也 。 qi其 ye业 you有 bu不 jing精 ,de德 you有 bu不 cheng成 zhe者 ,fei非 tian天 zhi质 zhi之 bei卑 ,ze则 xin心 bu不 ruo若 yu余 zhi之 zhuan专 er耳 ,qi岂 ta他 ren人 zhi之 guo过 zai哉 !dong东 yang阳 ma马 sheng生 jun君 ze则 ,zai在 tai太 xue学 yi已 er二 nian年 ,liu流 bei辈 shen甚 cheng称 qi其 xian贤 。

yu余 chao朝 jing京 shi师 ,sheng生 yi以 xiang乡 ren人 zi子 谒yu余 ,zhu撰 chang长 shu书 yi以 wei为 贽,ci辞 shen甚 chang畅 da达 ,yu与 zhi之 lun论 bian辩 ,yan言 he和 er而 se色 yi夷 。 zi自 wei谓 shao少 shi时 yong用 xin心 yu于 xue学 shen甚 lao劳 ,shi是 ke可 wei谓 shan善 xue学 zhe者 yi矣 !qi其 jiang将 gui归 jian见 qi其 qin亲 ye也 ,yu余 gu故 dao道 wei为 xue学 zhi之 nan难 yi以 gao告 zhi之 。

wei谓 yu余 mian勉 xiang乡 ren人 yi以 xue学 zhe者 ,yu余 zhi之 zhi志 ye也 ;诋wo我 kua夸 ji际 yu遇 zhi之 sheng盛 er而 jiao骄 xiang乡 ren人 zhe者 ,qi岂 zhi知 yu余 zhe者 zai哉 。

5. 师说拼音原文|译文

【原文】 古gǔ之zhī学者xuãzhě必bì有yǒu师shī。

师shī者zhě,所以suǒyǐ传道chuándào受业shîuyâ解惑jiěhuî也yě。人rãn非fēi 生shēng而ãr知zhī之zhī者zhě,孰shú能nãng无wú惑huî?惑huî而ãr不bù从师cïngshī,其qí为wãi惑huî也yě,终zhōng不解bùjiě矣yǐ。

生shēng乎hū吾wú前qián,其qí闻wãn道dào也yě固gù先xiān乎hū吾wú,吾wú从而cïngãr师shī之zhī;生shēng乎hū吾wú后hîu,其qí闻wãn道dào也yě亦yì先xiān乎hū吾wú,吾wú从cïng而ãr师shī之zhī。吾wú师shī道dào也yě,夫fū庸yōng知zhī其qí年nián之zhī先后xiānhîu生于shēngyú吾wú乎hū?是shì故gù无wú贵guì无wú贱jiàn,无wú长cháng无wú少shǎo,道dào之zhī所suǒ存cún,师shī之zhī所suǒ存cún也yě。

嗟jiē乎hū!师shī道dào之zhī不bù传chuán也yě久jiǔ矣yǐ!欲yù人rãn之zhī无wú惑huî也yě难nán矣yǐ!古gǔ之zhī圣shâng人rãn,其qí出chū人rãn也yě远yuǎn矣yǐ,犹yïu且qiě从cïng师shī而ãr问wân焉yān;今jīn之zhī众zhîng人rãn,其qí下xià圣人shângrãn也yě亦yì远yuǎn矣yǐ,而ãr耻chǐ学xuã于yú师shī。是shì故gù圣shâng益yì圣shâng,愚yú益yì愚yú。

圣人shângrãn之所以zhīsuǒyǐ为wãi圣shâng,愚人yúrãn之所以zhīsuǒyǐ为wãi愚yú,其qí皆jiē出于chūyú此cǐ乎hū?爱ài其qí子zǐ,择zã师shī而ãr教jiào之zhī;于yú其qí身shēn也yě,则zã耻chǐ师shī焉yān,惑huî矣yǐ。彼bǐ童子tïngzǐ之zhī师shī,授shîu之zhī书shū而ãr习xí其qí句读jùdîu者zhě,非fēi吾wú所谓suǒwâi传chuán其qí道dào解jiě其qí惑huî者zhě也yě。

句读jùdîu之zhī不知bùzhī,惑huî之zhī不解bùjiě,或huî师shī焉yān,或huî不bù焉yān,小学xiǎoxuã而ãr大dà遗yí,吾wú未wâi见jiàn其qí明míng也yě。巫医wūyī乐师yuâshī百bǎi工gōng之zhī人rãn,不bù耻chǐ相xiāng师shī。

士大夫shìdàfū之zhī族zú,曰yuē师shī曰yuē弟子dìzǐ云yún者zhě,则zã群聚qúnjù而ãr笑xiào之zhī。问wân之zhī,则zã曰yuē:“彼bǐ与yǔ彼bǐ年nián相若xiāngruî也yě,道dào相似xiāngsì也yě。

位wâi卑bēi则zã足zú羞xiū,官guān盛shâng则zã近jìn谀yú。”呜呼wūhū!师shī道 dào之zhī不复bùfù可知kězhī矣yǐ。

巫医wūyī乐师yuâshī百bǎi工gōng之zhī人rãn,君子jūnzǐ不齿bùchǐ,今jīn其qí智zhì乃nǎi反fǎn不能bùnãng及jí,其qí可怪kěguài也yě欤yú! 圣人shângrãn无常wúcháng师shī。孔子kǒngzǐ师shī郯tán子zǐ、苌cháng弘hïng、师襄shīxiāng、老聃lǎodān。

郯tán子zǐ之zhī徒tú,其qí贤xián不及bùjí孔子kǒngzǐ。孔子kǒngzǐ曰yuē:“三sān人rãn行háng,则zã必有我师bìyǒuwǒshī。”

是shì故gù弟子dìzǐ不必búbì不如bùrú师shī,师shī不必búbì贤xián于yú弟子dìzǐ,闻wãn道dào有yǒu先后xiānhîu,术shù业yâ有yǒu专攻zhuāngōng,如rú是shì而ãr已yǐ。 李氏lǐshì子zǐ蟠pán,年nián十七shíqī,好hǎo古文gǔwãn,六艺liùyì经传jīngzhuàn皆jiē通tōng习xí之zhī,不拘bùjū于yú时shí,学xuã于yú余yú。

余yú嘉jiā其qí能行nãngxíng古道gǔdào,作zuî《师shī说shuō》以yǐ贻yí之zhī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

[img]

《大学》原文带拼音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静而后能安7,安而后能虑8,虑而后能得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0。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11。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2。致知在格物1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4,一是皆以修身为本15。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6。其所厚者薄17,而其所薄者厚18,未之有也19。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20,毋自欺也21。如恶恶臭22,如好好色23,此之谓自谦24。故君子必慎其独也25。小人闲居为不善26,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27,掩其不善而著其善28。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29。此谓诚于中30,形于外31,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32!”富润屋33,德润身34,心广体胖35,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36:“瞻彼淇澳37,菉竹猗猗38。有斐君子39,如切如磋40,如琢如磨41。 瑟兮僴兮42,赫兮喧兮43。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44。”“如切如磋”者,道学也45。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傈也46。“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47云:“於戏48,前王不忘49!”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50,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51,此以没世不忘也52。《康诰》曰53:“克明德54。”《大甲》曰55:“顾諟天之明命56。”《帝典》曰57: “克明峻德58。”皆自明也59。汤之《盘铭》曰60:“茍日新61,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62。” 《诗》曰63:“周虽旧邦64,其命维新6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66。《诗》云67:“邦畿千里68,维民所止69。”《诗》云70:“缗蛮黄鸟71,止于丘隅72。” 子曰:“于止73,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74?”《诗》云75:“穆穆文王76,於缉熙敬止7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78,吾犹人也79。必也使无讼乎80!”无情者不得尽其辞81,大畏民志82。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83,身有所忿懥84,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85,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86,之其所贱恶而辟焉87,之其所畏敬而辟焉88,之其所哀矜而辟焉89,之其所敖惰而辟焉90。故好而知其恶91,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92。”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93。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94,所以事长也;慈者95,所以使众也。《康诰》 曰:“如保赤子96。”心诚求之,虽不中97,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98,一国兴让;一人贪戾99,一国作乱,其机如此100。此谓一言偾事101, 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102,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103,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104,无诸己而后非诸人105。所藏乎身不恕106,而能喻诸人者107,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108:“桃之夭夭109, 其叶蓁蓁110。之子于归111,宜其家人112。”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113:“ 宜兄宜弟114。”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115:“其仪不忒116,正是四国117。”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118,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119,上长长而民兴弟120,上恤孤而民不倍121,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122。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123:“乐只君子124,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125,民之所恶恶之126,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127:“节彼南山128,维石岩岩129。赫赫师尹130,民具尔瞻131。”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132。《诗》云133:“殷之未丧师134,克配上帝135。仪监于殷136,峻命不易137。”道得众则得国138,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139,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140。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141,争民施夺142。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143,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144,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145。”道善则得之146,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147:“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148。”舅犯曰149:“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150。”

《秦誓》曰151:“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152,其心休休焉153,其如有容焉154。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155,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156。实能容之157,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158;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159: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160!”唯仁人放流之161,迸诸四夷162,不与同中国163。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164,举而不能先165,命也166;见不善而不能退167,退而不能远,过也168。好人之所恶169,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170,菑必逮夫身171。是故君子有大道172,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173。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174,食之者寡175,为之者疾176,用之者舒177,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178,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179,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180。孟献子曰181:“畜马乘182,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183,不畜牛羊;百乘之家184,不畜聚敛之臣185。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186。”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187,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188,小人之使为国家189, 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190!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17]

大学节选拼音版

大学节选拼音版如下《大学》原文带拼音

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大学》原文带拼音,在(zài)明(mínɡ)明(mínɡ)德(dé),在(zài)亲(qīn)民(mín),在(zài)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知(zhī)止(zhǐ)而(ér)后(hòu)有(yǒu)定(dìnɡ),定(d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静(jìnɡ),静(j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安(ān),安(ān)而(ér)后(hòu)能(nénɡ)虑(lǜ),虑(lǜ)而(ér)后(hòu)能(nénɡ)得(dé)。

物(wù)有(yǒu)本(běn)末(mò),事(shì)有(yǒu)终(zhōnɡ)始(shǐ),知(zhī)所(suǒ)先(xiān)后(hòu),则(zé)近(jìn)道(dào)矣(yǐ)。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é)于(yú)天(tiān)下(xià)者(zhě),先(xiān)治(zhì)其(qí)国(guó);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先(xiān)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修(xiū)其(qí)身(shēn)。

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者(zhě),先(xiān)正(zhènɡ)其(qí)心(xīn);欲(yù)正(zhènɡ)其(qí)心(xīn)者(zhě),先(xiān)诚(chénɡ)其(qí)意(yì);欲(yù)诚(chénɡ)其(qí)意(yì)者(zhě),先(xiān)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格(gé)物(wù)。

大学介绍: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大学》原文带拼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大学》原文带拼音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原文和翻译注音

《大学》原文和翻译注音如下。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_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_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_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_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_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_,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_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_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_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_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_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如下: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曾子说:“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

《诗经》上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绿竹苍郁。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他庄重威严,光明显耀。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所谓“像切磋骨器”,是说治学之道;所谓“像琢磨玉器”,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所谓“庄重威严”,是说君子谦逊谨慎,所谓“光明显耀”,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诗经》上说:“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尚书·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商汤的《盘铭》上说:“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洗净,不间断。”《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因此,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诗经》上说:“京城方圆千里,都为百姓居住。”《诗经》上说:“啁啾鸣叫的黄莺,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孔子说:“啊呀,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上说:“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无不仰慕。”身为国君,当努力施仁政;身为下臣,当尊敬君主;身为人之子,当孝顺父母;身为人之父,当慈爱为怀;与国人交往,应当诚实,有信用。孔子说:“审断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的一般无二,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违背实情的人,不能尽狡辩之能事,使民心敬畏。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

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

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康诰》中说:“像爱护婴儿那样。”诚心诚意去爱护,即便不合乎婴儿的心意,也相差不远。不曾有过先学养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国家。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实施仁爱。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残暴不仁。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与他自己所喜爱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从。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会有的事情。因此,国家的治理,在于先调整好家族。《诗经》上说:“桃花绚烂,枝繁叶茂。姑娘出嫁,合家欢快。”只有合家相亲和睦后,才能够调教一国之民。《诗经》上说:“尊兄爱弟。”兄弟相处和睦后,才可以调教一国的人民。《诗经》上说:“他的仪容没有差错,成为四方之国的准则。”能使父亲、儿子、兄长、弟弟各谋其位,百姓才能效法。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族。

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统治国家的人不能不谨慎,出了差错就会被天下百姓杀掉。《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

《秦誓》上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宽大,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诚心诚意喜欢,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他施展才干。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地区。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摈弃,摈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

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有德行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行的人会舍身求财。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家不饲养牛羊;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

《大学》原文带拼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学原文带拼音1~7章、《大学》原文带拼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微信号:ymsc_2016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