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十二生肖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取名大全 > 正文

取名大全

以高水平大学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②丨来看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文理学院怎么做

15140资讯2022-10-30取名大全34

融合发展党建+ 交通天下担使命

重庆交通大学 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优秀建设者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

10年来,重庆交通大学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双创工作的任务标准,着力打造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擦亮党建底色。

目前,学校已有3个基层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基层党支部入选全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二级学院入选全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全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作为交通特色鲜明,工、管、理、经、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将继续秉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以党建+凝聚强大合力,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优秀建设者。

重庆交通大学监控团队参与乌江特大桥建设

党建+人才培养

在小课堂融入大思政

党课、思政课一直是学生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加油站充电器。在重庆交通大学,全体校党政领导先学先悟先行,带头深入课堂、站上讲台,为学生带来一堂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党课与思政课。

希望同学们通过锤炼,具有更强的信念、更深的情怀、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优的品质、更多的本领,奋力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党委书记李天安回顾了一大批优秀前辈和校友们的先进事迹,深情寄语同学们。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唐伯明从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讲起,结合空气污染、发展不均衡、气候变化、道路安全等详实数据,深入阐述了全球交通合作中的中国主张、中国经验和中国担当,勉励同学们在交通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勇当先锋。

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在校领导的带动之下,越来越多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双带头人用行动写下对党和国家最长情的告白:何义团老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开启红色讲堂,将党课学习融于专业知识;孙世政老师时常结合专业前沿动态和国家卡脖子技术,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傅红老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35年来,坚持教书不分上下课,育人不分上下班的奉献精神,言传身教影响每一个学生;向中富老师推动建立公益小桥学生团队,带队建设公益小桥20余座,形成了《小桥大爱社会实践》课程……

党史思政进课堂,育人润物细无声。重庆交通大学把党建放在创新人才培养引擎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教师的每一个课堂、贯穿学生的每一步成长,真正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育人育心,达到固本铸魂和打底色的效果,学校是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连续两轮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0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先进绿色航空动力实验室

党建+科研创新

用强攻关服务国之计

今年8月15日,世界最大跨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贵州德余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主拱顺利合龙。大桥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拱、柱、梁全栓接无支座整体式受力体系,建造和精度控制难度创下同类型桥梁之最。

大桥顺利合龙的成功,离不开重庆交通大学大跨拱桥监控团队的强力支持。当核心技术‘卡脖子’时,就需要我们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师生带头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去研发、去攻关。监控团队负责人、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周建庭说。

细数在世界最大跨拱桥、世界最大跨轨道斜拉桥、世界最长铁路隧道和世界最长公路隧道在内的10项世界之最,每一个一鸣惊人的关键技术都渗透着交大人丹心许党、科技报国的赤诚与担当。

在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院长杨胜发教授的带领下,该校河海学院、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的专家技术团队,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提供了入海河口青年船闸盐水入侵规律及防治技术等7个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支撑。

作为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以党性引领科研初心、选题紧扣人民需求的党建、科研双融合模式。近年来,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唐志教授率领的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所团队在贵州、重庆、四川、广西、宁夏等地指导国省干道公路交通安全改造里程达6000余公里,研究成果进行了230多处示范应用,大幅减少了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人员伤亡。

瞄准重庆交通管控的痛点,该校智慧城市学院院长蔡晓禹教授团队建设的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聚焦重庆世界级超大山地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致力于构建关键技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工程措施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科研成果在重庆主城区智能交通升级改造、桥隧错峰出行等创新应用中成效显著。

重庆交通大学立足特色优势,主动融入新时代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已逐步建立水陆空轨交通学科方向齐全互补、山区综合立体交通智能绿色安全创新特色鲜明、政产学研用创新资源要素整合优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建有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4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研发机构,以及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国科航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西科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平台。

党员教师和学生作为技术团队的中坚力量,一直活跃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基层实践大熔炉。学校立足大战略视角,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培育工程,把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100%覆盖,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科研工作的量与质。

重庆交通大学库布齐沙漠实验基地

党建+社会服务

把关心事变成暖心事

8月以来,重庆交通大学分批组织处科级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等80余人,来到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调研,实地感受该校沙漠土壤化技术如何让滚滚黄沙变成肥田沃土,将贫瘠和荒芜蜕变为绿色与希望,高度参与并深度服务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在石柱中益乡小学,由重庆交通大学提供专业支撑的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AI互动空间,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故事、游戏等活动,为乡村儿童端上一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餐,帮助孩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期致力于西南地区山地道路的安全高效运营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蓝章礼教授团队的项目山地环境车-路信息感知及交通状态评估关键技术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庆交通大学以专业能力服务社会发展,把一件件关心事变成暖心事,践行高校的责任担当,争当社会发展的铺路石。

校党委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大战略,制定出台《参与主城都市区五座城建设工作方案》,充分展现服务社会的高站位、大局观、深思考;围绕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重大项目签订科研合同17个,联合成立西部(重庆)科学城研究中心,与南岸区、江津区共建环交大创新生态圈;联合市公安局共建山地城市与交通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超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依托生态航道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减污、降碳、增绿、丰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形成更多实践创新成果,服务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校党委构建起立足学科、发挥优势、统筹实施、师生参与、狠抓落实的大帮扶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体系,以党建为引领,面向全校师生营造出人人皆想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为之的社会服务红磁场。

科学城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党建+文化传承

让文旅村飘扬党旗红

从1951年建校至今,重庆交通大学已走过71年的风雨征程,文化底蕴深厚,名贤名家辈出。学校在党旗引领之下,不断积淀具有交通特质的精神文化财富,凝练形成甘当路石、进无止境的办学传统、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精神,诠释和践行着历久弥新的两路精神。

学校在文化传承中发展,在文化传承中创新,从校园文化延伸向教育文化、社会文化,不断夯实教育帮扶主阵地,通过文旅融合设计下乡桥都文化等系列文创品牌,全力赋能文创产业,倾情助力重庆区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全国高校党建双创样板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史纲与思修教工党支部组建两路精神调研团队,重走川藏线、青藏线,完成《川藏、青藏两路精神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撰写专著《弘扬两路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了两路精神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积极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结对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从艺术规划、艺术IP打造、艺术墙绘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等方面对绿水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乡村艺术规划,有效助推乡村产业升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旅游与传媒学院文化旅游教工党支部与奉节县铁甲村签订党建共建协议,编制《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铁甲村乡村振兴规划》,以党建铸魂、党员担纲,通盘谋划推进乡村文旅发展。

各个学院党支部立足于专业优势,脚踏实地发光发热,让文化传承始终跃动着耀眼的党旗红。

党建+交流合作

立大矩阵奏响合鸣曲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海外工程业务迅猛发展,但国际化工程人才匮乏成为现实瓶颈,出现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不适应国际化工程人才需求、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不适应海外工程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一所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重庆交通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一直走在全市前列,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愈发成熟。校党委坚持以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办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引入承建了大量海外重大工程的企业,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构建交通土建+项目管理+国际素养课程体系,孵化出海外班和国际工程班两大蜚声国内外的品牌班。

学校分别与中交、中铁、中铁建等企业合作开设海外班,在土木、港航、交运、管理等专业选拔组建订单式班级,共同制定专项课程计划。海外班凭借短线培养模式周期短、课程设置灵活等优势,解决了不同企业国际化工程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

在积累海外班经验的基础上,学校联合中国交建集团创办了中交道桥渡国际工程班,采取系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土建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长线培养模式,让中交集团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学生的选拔、课堂教学和团学活动,集团的海外项目专家、一线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和举办讲座,实习、实践环节也直接在中交集团的相应项目上完成。

而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重庆交通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设立首个海外高校在线课程引进项目,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10余所世界500强高校和高水平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国际朋友圈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放眼全球,始终高擎交通天下的办学理想,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深入谋划布局,进一步融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白凯 任海涛 图片由重庆交通大学提供

渝西首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招生

重庆文理学院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渐增

近日,重庆文理学院发布 2023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这意味着渝西地区首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正式招生。

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既是常年积累的必然,也是厚积薄发的收获。历经40余年的不懈追求和跨越发展,蓬勃生长的重庆文理学院大力实施创新开放、顶天立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学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型。

如今,重庆文理学院的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正着力创建区域性、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科建设、科研水平

创新效能显著提升

自2007年重庆文理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学校面临要办一所怎样的大学的发展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学校多措并举,通过开展本科教学大讨论,赴各类高校考察,咨询业内专家与学者,最终形成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即以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以顶天立地为发展战略(顶天即服务地方,培育特色优势学科;立地即植根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明确了方位,学校上下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开始干,开启了转型发展之路。

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加盟重庆文理学院,在他的感召和助力下,一大批海内外优秀博士纷纷加盟学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特色植物研究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国际化高端创新研究院先后组建。与此同时,学校得到了地方政府、国内知名企业和高校的大力支持,与永川区、高新区、九龙坡区、荣昌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和四川省内江市、宜宾市等建立了校地战略联盟;与百度、华为、腾讯、中软国际、东软国际等知名企业携手合作,共建了智能制造、光电材料与技术等一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与31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名,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积累了丰富经验。

历经10余年的深度转型发展和一次次攻坚克难,如今的重庆文理学院,已形成了应用为本、开放办学、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团队建设呈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彰显高质量、国际合作达到新高度,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和一批标志性成果,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厚积薄发,水到渠成,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标志着学校迈上了一个新发展台阶。

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需求

服务地方发展

党委书记孙泽平认为,学校能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重要条件在于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需求、服务地方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是渝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渝西地区升级为重庆主城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区域地位和产业的提档升级不可阻挡,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多年来,经过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地处成渝主轴的重庆文理学院转型发展的成效显著,其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地区教育同步提档升级的必然要求。

其次,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从中高职、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贯通培养体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永川建设西部职教基地。作为西部职教城的领头羊,重庆文理学院以国家有需要、文理有作为为使命担当,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引领作用不可替代。

第三,《重庆市制造业人才需求指导目录(2019-2022)》数据显示,近年市内高校为智能、汽摩、装备、材料等重点产业培养的研究生尚有缺口,人才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孙泽平表示,本次重庆文理学院申请的材料与化工、机械、农业3个专业学位点精准对接渝西地区产业需求,与现有相关学位点形成错位发展,既能弥补重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又能改善人才供给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对接发展布局

打造三大学科集群

自开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以来,重庆文理学院持续加强单位整体条件建设,夯实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和能力。

尤其是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据校长黄伟九介绍,目前,材料与化工学位点对接我市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包括了表面工程材料等4个特色方向,已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13人,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农业学位点对接我市山地特色高附加值农业产业,有园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4个研究方向,已有省级人才7人、省级以上科技特派员21人,建有特色植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6个。机械学位点对接我市智能制造产业,包含智能制造过程与装备等3个特色方向,拥有省级人才5人,建有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3个。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拉开序幕,学校的学科整体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黄伟九表示,重庆文理学院精准对接永川区正在打造的新材料、智能装备、汽摩、现代农牧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将按照系统化设计、一体化建设、差异化发展、整体化推进的建设思路,重点打造新材料类智能制造类现代山地农业与乡村振兴类三大学科集群。

新材料类学科集群将以材料与化工学科为龙头,资源与环境和药学等学科为核心,服务区域新材料、新型显示、生物制药和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智能制造类学科集群以机械学科为龙头,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学科为核心,服务重庆市汽摩和装备制造支柱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

现代山地农业与乡村振兴类学科集群则以农业学科为龙头,旅游管理、艺术和文物与博物馆等学科为核心,服务重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业发展需求。

未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与内涵,学校将进一步改革学科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学科协同和交叉融合,推动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数说>>>

1.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和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27个、市级创新团队8个、市级创新创业团队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2.拥有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78人。

3.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单就2021年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3项,获奖数量位列全市高校前列。

4.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市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5.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建有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

6.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获批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个。

7.获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第一名、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创新赛)第一名、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银奖,实现重庆市市属本科高校获国家金奖零的突破。

8.获批在渝高校与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合作重点项目1项,中央军委科技委项目2项。

9.发表SCI二区及以上论文313篇,其中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和《Cell》发表论文各1篇。

10.获得省级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专利转化53项,其中抗ED及肺动脉高压国际一类新药成果以3000万元转让,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PZ-1片填补了双靶标协同治疗实体瘤的空白。

11.主办的学术期刊《重庆高教研究》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

12.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与俄罗斯7所高校10个专业开展2+23+13+1+1本科生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10项,中俄科教合作交流平台获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立项。

詹米璐 何霜 图片由重庆文理学院提供

来源丨综合重庆日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